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股票基金
强势震荡不改上冲趋势 跌宕起伏中节奏已微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21 09:48:27

  经历了横亘30个交易日的反弹节奏,沪指旱地拔葱般从1949.46点一路上冲至2332.78点一带。行情行至此刻,获利盘及技术面等因素令市场信心略现松动迹象,这主要体现于盘中跳水的步步增多、成交量能的小幅萎缩等行情细节。

  由此,整齐划一的“坚定看多”言论不再是场内的唯一声音,不少“后市或无太大上升空间”类预判此起彼伏。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本轮反弹在将空头逼进墙角的同时,也的确堆积出不少获利了结型技术风险,短期大盘遭遇宽幅震荡的“风浪洗礼”,已然是大概率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震荡的主要目的在于消化获利盘和解套盘,多头主导的格局应不会因而改变,而市场机会将在调整中不断浮现。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纵有强势震荡出现,不改中级反弹趋势。

  研判跌宕起伏中节奏已微调

  想预判未来,首先要回顾和总结过往。事实上,刚刚过去的这个交易周,当属本轮反弹以来最为跌宕起伏的五个交易日,多空双方充满悬念的一次次角力,不但令此前的单边逼空行情节奏生变,更让刚刚放松不久的股民们再度有点小紧张。

  回首望去,出现在1月11日的大跌,曾经一度令不少人深感担忧——当天的阴线将5天以及10天均线全部打破、中止了周线五连阳的格局,而且还拉出自本轮行情启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杀伤力委实不小,一些人甚至将其视为本轮行情走到尽头的征兆,那个周末的市场情绪也因而一片低落。出乎多数人意料之外的是,根本性的转机在周一就爆发了。1月14日当天,股指拉出的大阳线不但将前一个交易日的阴线悉数覆盖,同时还一举突破了2300点,显现了强势上攻的态势。

  “冷静地看,我们会发现当前的宏观背景面是以稳定为主的。这就意味着,‘1·11’暴跌和‘1·14’暴涨都有点‘过了头’的意味。”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桂浩明就此指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分析,现在的市场只是能够支持行情实现一个一个台阶攀升式的逐渐走高,而并不具备大举冲高的能力和条件。“这暗示我们,股指收复2300点、创出7个月来新高后,市场最需要的并非加速上行,而是整理蓄势夯实基础。”事实上,上周二沪指再度冲高至2332点以后,温和的夯实式调整已有序展开。“前期走势凌厉的大盘股大多疲软,火爆一时的题材股也显出明显分化,这些因素都透露出大盘在此处的较强调整要求。”

  操作两种节奏两种操盘思路

  通过上述回顾和分析,大家不难发现本波反弹行情的主流模式,基本都围绕着“长阳逼空→游资爆炒题材股”的节奏循环。

  先看前者,本波反弹中最为惹眼的当属“12·5、12·14、12·25、1·14”这四根放量长阳行情,其合计涨幅达到269.22点,4天的成果就占去30个交易日反弹周期总涨幅的七成以上,这不得不说是本轮行情的四根擎天柱了。而此外的交易日则均须划为休整和震荡蓄势期,事实上,这也正合本波反弹“涨一歇六”的大节奏。不过,即使这种节奏已持续了四五个周期,但真正投入操作的股民还是会深感困惑的,因为在长达6个交易日的横盘整理期间,大家总是担心买到峰顶位置,而拉出长阳时又往往不敢轻易追高,最终导致一次次陷入“望涨兴叹”的尴尬境地。这样导致股民既没赚到指数的钱,又没赚到个股的钱。

  再看后者的手法,无外乎大资金通过高换手堆量令股价一路飙升,但30个交易日以来,军工、环保、导航、农业、城镇化等频繁轮转如走马灯般的各路题材,显然让股民们很难跟上步伐,因为大家不知道何时切入何板块才是正确的,担心频繁换股中会浪费大好时间甚至替庄家扛旗。

  实事求是地说,深陷上面两种困局而嗟叹不已的股民,应不在少数。那么,什么样的操盘思路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我们跳出尴尬纠结呢?首先要明确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股市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如果大家对这一点认同的话,则基于“二选一”的解困思路就不难得出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下两种操盘思路二者择一应是不错的方式:第一,以“平均法”思路忽略个股、赚足指数。既然我们确定了市场处于强势的大基调,那么就不妨分散仓位多点布局,心态平和地去赚取市场平均利润,将指数利润收入囊中;或者,将视线略作“收缩”,不去费心跟风追涨市场热点,专注蹲守年报、春节红包等确定性的单一板块、固定题材个股,耐心稳健行事,宁可只博基础利润,也不学“黑熊掰包谷”错失机会。

来源: 西安晚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