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每年售出大量无座票,长期以来,无座车票依然全价出售,且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兄弟居多,他们没能享受到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因此无座票应该半价。(1月13日摘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据笔者了解,铁路部门之所以在每趟车次安排一定比例的无座车票,无疑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斟酌,相对节假日客流需求,铁路即便大增车次,结果也只会是杯水车薪;然而,出于关爱,也出于对务工群众急盼归巢心理的理解,铁路部门只得增加每趟列车的载客人数;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满足群众回家的愿望。
近期,网友针对火车票“坐立等价”的讨论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有人认为,同程同价,合理合法,也有人认为,“坐立等价”是与市场价值规律背道而驰,话语间言之凿凿。那么究竟孰是孰非?怎样才算真正合理呢?
笔者看来,“坐立等价”从字面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经历过春运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在那些“紧要关头”只要能回得了家,能与久别重逢的家人团聚,有座无座便是其次,与错落在异乡相比,车厢更值得期待,作为承运方与消费者之间,这样的互相理解在春运里显得十分惬意,同样分外和谐。
其次,就同程同价问题笔者打一比方,轨交、巴士我们并不陌生,乘坐期间,坐、立两者同处一处,坐者从未因为有座而追加付款,同样,站者也未因全程站立而享有折扣,这样的例子在平日生活中比比皆是。医院就诊,等候席位不多,先到者就医或入座等待,后来者同样待医却需站立等待,难道因为前后“待遇”有别,支付的医疗费用就该另作计算么?
笔者与铁路并无渊源,并不想在言语间袒护铁路,只是相比市场价值规律这一说词,良好的社会秩序及公民意识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延续,理解相比纠缠,显然更具意义,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我们该不该拘泥小节?在正确的事上纠缠不清?笔者看来,支持站票半价的主意明显,那么站得住脚的依据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一旦“坐立有别”后,相形之下,反到更加不利于铁路系统关于售票工作的开展,如若两者价格相差半数,人们蜂拥而至却仅为选择无座票,那么,这无疑又将成为“一大奇观”,在世界眼里这又会不会是“中国特色”?从而不可避免的为世人所笑。
届时,铁路部门是先售站票还是先售坐席票?又是不是该回答站票卖完了,现在只售坐席票?这样看来,“坐立有别”只会扰乱本来井然的社会秩序,对于旅客购票环节,更会是一大打击,笔者不禁担忧起果真让部分网友如愿,会不会加剧现有的“需求与运能间的矛盾”?从而又无端进入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众口难调,一项政策始终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火车票定价基于到发里程及席位差异,定价相对客观公正,如今仅因网友轻飘一语就另铁路再经风浪,面对此情此景,笔者不禁愕然,假使“站立有别”的定价策略开始运行,而现有问题却仍未得到改观;又或者因为此举欠妥而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那么,待到那时,又有几人会像现在这样,果断出列为那样的局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