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
12岁的女孩房颖和9岁的男孩李岩,是(山东)莱芜市雪野镇蜂窝村仅有的两个学龄儿童。对于两个山村里的娃娃来说,求学之路,难走的不只是脚下的道路。在对“黑校车”的一片喊打声中,他们是两个连“黑校车”都没得坐的孩子。
12岁的女孩房颖和9岁的男孩李岩,是莱芜市雪野镇蜂窝村仅有的两个学龄儿童。对于这两个山村里的娃娃来说,求学之路,难走的不只是脚下的道路。
在对“黑校车”的一片喊打声中,他们是两个连“黑校车”都没得坐的孩子。
山里天亮得晚,尤其是冬天。
每天清晨五点多,外面还是黑漆漆一片,莱芜市雪野镇蜂窝村的房颖就得起床。穿衣、洗漱、等待母亲做饭。这是她每天上学之前的必备程序。
房颖今年12岁,是上游小学五年级学生。
上游小学坐落在242省道旁,可以望见不远处破败不堪的齐长城锦阳关段遗址。那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最近三周,雪野镇每周都要下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映衬下,两千五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显得愈发沉默。
房颖的母亲对这段历史并不怎么关心,很多时候她更关心女儿怎么才能顺利到达学校。
上游小学里的孩子大都知道她女儿。这是因为她们所在的蜂窝村是距离上游小学最偏远的村落——开车进山,一直走到无路可走了便到了蜂窝村。
每天清晨收拾完毕后,她都得陪着房颖从山坡上走下来,到村里的公交站牌下等着六点半才会出现的公交车。村里的清晨黝黑,山坡静默矗立无语,12岁女孩从来不敢自己等公交。
简陋的站牌上,标注了公交车的起点和终点,上游到胡多萝。
蜂窝村并不在这趟公交车计划的行程内。早前一年,房颖都只能跑着去上学。六七里路,听上去不算太远,放在城市里,也不过六七站地的距离——但这是一个刚过十岁的女孩和山路的“博弈”。
“一天跑下来孩子回家连话都不想说。”房颖的母亲说。
12岁的女孩房颖和9岁的男孩李岩,是莱芜市雪野镇蜂窝村仅有的两个学龄儿童。对于这两个山村里的娃娃来说,求学之路,难走的不只是脚下的道路。
这天傍晚,房颖的父亲恰好拾柴归来。房家夫妇靠种地为生,花椒地里刨来的每年三四千元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庭。
遇到糟糕天气,李岩的母亲都要护送孩子。很多时候,这位母亲都用最原始的方法——背着儿子上学。
房颖和李岩时常会结伴而行。
李岩的母亲很担心,一旦夏天过后,房颖不在上游小学读书了,儿子一个人怎么办。
在很多偏远乡镇或是城郊,三轮车充当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主力军”。安徽省最近出台文件,称要杜绝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接送。文件给出的解决方法,听起来可望而不可即。
学校离家远,中午没法回家吃饭。一位孩子的奶奶每天中午都要跑来送饭。
一对双胞胎的姥姥前来学校接送兄弟俩,旁边一位孩子的父亲对此充满好奇。
中午放学不能回家的孩子们。
房颖和李岩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的方式走出大山,但这样的决心显得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