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家里的空调制热给不给力 看看这些指标就知道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10 08:55:35

  南方和北方,究竟哪边“更冷一筹”?对于这个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的话题,“微博女王”@姚晨有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可以证明,到了冬天,南方的家里永远比室外冷。

  除了评论,她还追加了一条微博,讲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打个比方,若北方南方同样是零度,同样穿上羽绒服御寒,在北方,则可保持体温抵御寒冷;在南方,则像穿上了一件半湿的羽绒服。”

  尽管大家对于南方供暖有着美好的设想与预期,但是无论如何,要度过眼下这28年来最冷的冬天,大多数家庭还得靠最传统的取暖方式——空调。

  怎么样的空调制热最给力?记者联络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的空调专家——他们的工作就是检测空调,几乎天天都和空调打交道,根据技术专家的分析以及民间达人的选购诀窍,我们为大家专门制作了技术参数解读报告,看一看,你也能成为“技术宅”哦!

   容易被忽略的环境因素,很大程度影响制暖效果

  空调制热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热交换。从室外空气中取得能量,再向室内放热。自然界中,从高温到低温传热是热传导的常态,要从低温的自然环境向高温的室内传热,就要借助电能消耗来实现。

  以下三个因素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环境要素,会对空调的制暖效果造成直接影响——

  室外环境温度: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室外部分极易出现结冰、结霜等现象。空调室外机必须不断将功率优先用来除霜。而在除霜的时候,空调就会停机不制暖。

  一般空调到零下7摄氏度,制暖效果几乎无法使用,因此被称为“极低温制热”。变频空调制暖情况要好一些,其正常制热工作的室外温度下限为零下15摄氏度。

  房间的高度:房屋层高越高,越容易造成房间内垂直温差过大。因此,越接近地面温度越低,会使人感觉到空调的制热效果较差。

  室外机安装的空间:室外机工作必须吸排风顺畅,和外界环境换热良好。若室内制暖效果不佳,不妨先将出风口朝下,再看看室外机是否有结霜、吸排风被阻拦的情况。

   空调铭牌的这两个数字最关键

  普通消费者买空调,首先要注意空调铭牌。空调铭牌,是空调的“身份证”,是贴在室内机上的一块长方形的标识,上面印有空调的基本数据。

  专家支招,要特别注意空调铭牌的两个数字。一是额定值热量,如3000W(3600W),表示的是制热瓦数,(括号里是最大制热瓦数),数值越大制暖效果就越好;二是额定功率制热,如920W(1520W),表示的是制热功率,(括号内的是最大制热功率),也就是工作1小时的耗电量。数字越小,耗电就越少。

  此外,还要关注一下辅助电加热的功率,这也是影响冬天空调制热效果重要指标。目前,一般冷暖型空调的制热效果都会在空调中安装电热装置,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制暖的不给力。

  此外,专家提醒购买空调还需注意以下细节,才能买到真正适合个人家庭实际所需产品:

  ●购买空调时尽量选择知名厂商产品,因为品牌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要保证。

  ●必须选择和使用房间相匹配的空调大小,空调配置过大会造成一定的浪费,选配太小的话,其制冷/制热效果会不好。

  一般情况下,1匹(就是压缩机功率)空调适合9平方米及以下面积;1.2P空调适合9—12个平方米的面积;1.5P空调适合12—18个平方米的面积;2P空调适合4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面积;2.5P空调适合40—60平方米;3P空调适合6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房间。

  如果加上房屋在顶楼或者空气密闭不严等因素,其相应的空调匹数应更大一些。如果房间面积相对过大,而选择空调的匹数相对较小就很容易引发制热不足问题。

  ●尽量选择1级或2级能效节能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蒋慎敏 裘晟佳 肖杨 梁津铭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