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家长:择校有风险决定需谨慎
和罗女士一样曾处在焦虑纠结中的家长不在少数。记者采访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小学毕业生家长在小升初时动过择校的念头,理由只有一个:在名校就读,成绩应该更好,将来正取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机会更大。但是新政出台后,不少家长开始仔细盘算,择校,到底合不合算。
家住在拱北的蒋先生告诉记者,在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找人办择校,但是新政实施后,他分析到,如果择校香洲,虽然学校的教学质量可能会强,但孩子的竞争对手更多,压力更大,而且只能竞争全市三分之一的名额,“太难了!择校有风险,决定需谨慎。”蒋先生最终放弃了让孩子择校。
老师:择校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你知道吗?在我市一所重点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读初一的小萌说,他去到中学之后听说了一件事,某一年的高考中,我市一所重点高中的一个班45人中有44人上了重点,还有一个人却只读了大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那个学生是择校生。故事真假无从考证,但是小萌的神情很让人动容,“还好我不是择校生。”
我市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王成说,历年来的择校生水平都参差不齐,一种是成绩中等偏上,很用功学习的;一种是成绩很差,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入学之后的表现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愈差。”王成说,对于成绩偏差的孩子来说,择校并不利于成长,“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如果成绩和班上同学差异太大,会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会厌学。”王成表示,对于孩子来说,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是最重要的,如果长期受到压抑,并不利于成长,他也呼吁,家长在为孩子谋划未来的时候,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教育局:择校人数大大减少多途径促进教育均衡化
“新政实施以后,我市的择校人数大幅减少。”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表示。《办法》中规定指标生的名额占到招生人数的70%,即三分之二的名额基本都是按学校人数分配的,按成绩争取的只有三分之一。对于择校生来说,不能参加指标生的竞争,只能争取这三分之一的正取名额太难了。
该负责人表示,自2012年秋季实施新政以来,效果很好,择校人数大幅减少,学籍管理更加良好有序,家长也能理解政策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市出台的政策是环环相扣的,首先是实行指标生政策,比例不断扩大,到今年的择校生不再占用指标生名额,是希望通过行政的手段控制择校现象,通过逐步减少达到消失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使得城与镇、校与校的差别逐步缩小,最终极的目标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化。”该负责人表示,教育的均衡化目标,简单说即让每个学校同步发展,让家长觉得,无论读哪所都一样,“这样也就不存在择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