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时说,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与地方各级政府协调联动,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制度供给,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保障了发展、保护了资源、规范了秩序、维护了权益、支撑了生态。
每年计划围海造地30万亩
徐绍史表示,我国建设用地管理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高质量,有疏有堵、有保有压,形成了“1+8”的组合政策,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他介绍,“1”就是每年的建设用地增量安排,近几年每年下达计划约700万亩。“8”就是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的8条途径,分别为:
——农村土地整治,即“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不仅可新增耕地10%至15%,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严格规范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在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也为城镇化提供用地保证。
——低丘缓坡开发,也就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城镇和产业建设上坡上山,少占或不占耕地。
——工矿废弃地复垦,已安排12个省份试点。
——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挖掘潜力并促进城镇的更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闲置建设用地处置,清理出100多万亩,已盘活利用约50万亩。
——科学围填海造地,沿海地区每年安排30万亩左右。
——戈壁、荒滩和沙漠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1亿吨
近年来,我国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2008年至2011年,我国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6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储量2798亿吨。
徐绍史说,2008年以来,我国通过大调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形成“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进而酝酿和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市场化方向,引导多元投入,以少量财政投入撬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地矿勘查投入3708亿元,较前4年投入增长1.1倍;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仅占15.3%,固体矿产勘查开发中社会投资占到六成。
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三个难题
在谈到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时,徐绍史认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资源是硬约束,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困难和压力有增无减。
徐绍史介绍,2011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
他表示,我国着力构建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耕地大量减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为我国粮食产量的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绍史认为,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三个难题。一是人均耕地仅1.3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近70%。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少且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补充优质耕地越来越难。二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城镇和农村建设双向挤占耕地,违规违法占用耕地的压力依然很大。三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待尽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