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浙商风采
温岭商人赵云超讲述2012年的回乡投资故事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4 15:10:59

  “年底到了,你那边生产要帮我管牢……”赵云超显然不太放心。

  在北京经商20年的温岭商人赵云超,在家乡温峤镇楼旗村创办了一家鞋厂。电话那头,是他今年新聘的厂长。

  不过再怎么不放心,赵云超也无暇顾及了。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与中科院合作的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项目上。这是一个让家乡政府特别看重的高科技回归项目,他和股东已经投进去2.3亿元,今年正式投产。

  2012年,赵云超的这两项投资呈现出鲜明的分界线。

  “冰火两重天。”赵云超告诉记者,“这句话可以概括我今年的所有感受。且听我细说。”

   高成本低价格,办鞋企如坐火山口

  我是在着急上火中迎来2012年的。

  办鞋厂以来,最慌的就是春节前后。

  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工人们就已经没心思了。可我最担心的还是节后再也看不到他们。说句实话,这几年鞋厂工人每年的流失率是90%。这意味着,每年的工人几乎都是新招的!

  制鞋涉及下料、小料、踏帮、做帮、注塑、成型、包装等多个作业流程、234道工序,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温岭有大大小小制鞋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鞋产量占了全国的10%。一直以来,外来民工撑起了温岭劳动力市场大军。可是这几年,招工难、民工荒成了鞋业老板们最头痛的事。

  我与人合股在楼旗村创办的这家鞋厂,以外贸订单生产为主,年产150万双鞋,年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近400号工人,大多来自四川、贵州、河南、江西。

  为了留住工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工资每年要涨15%以上,现在一个普工一月能拿到三四千元,一个组长能有七八千元;每年春节我们都包车把工人送到老家,回来的话还补贴路费。就这样,还是难!

  分析原因,现在内地工作机会也比较多,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选择就近就业。温岭的消费水平比较高,一年下来没有多少结余,他们也更愿意在家门口找工作。

  正月初五开始,我们就加入招工大战,上门到内地去招,请老员工介绍,各种办法想尽。可是即使招足了,也随时会流失。特别是在7至8月份生产旺季,工人会提要求涨工资,否则就走人,今年我们厂就一次性走了一半,2条生产线停产,交货拖延,客户那赔了一大笔。

  人多了,管理也难。打架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今年6月份就发生过一次因洗澡引发的群架,闹到了派出所。我们天天去协调、解决纠纷,力保不停工,真是累啊!

  工资成本越来越高,原材料价格也年年上涨。现在外贸不好做,老外对我们贸易保护,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我今年光是汇率一块就比去年多损失100多万元。

  过去我们靠走量,利润不到3%。现在,利润更是越来越薄。去年我亏了400多万元,今年可能要亏600万元左右。为什么亏?我看归根结底,这种低层次的产业在浙江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

  我寻思着,与其每天着急上火、苦苦捱着,还不如早点退出。

   大投资高科技,新产业带来新希望

  办鞋厂的经历给了我教训。

  在北京多年,我结识了一些中科院的专家。我向他们讨教哪些好的项目可以发展。他们告诉我,如果不差钱、敢冒险,就大胆去做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这是循环经济、朝阳产业,前景不可限量。

  二氧化碳怎么可以变成可降解的塑料?想不明白。真能变废为宝,是多大的一件好事啊。我做了大量功课,逮着专家就问,还多次跑到研发单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去学习。

  了解下来,还真不得了。现在全球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热点中的热点。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大多以石油为原料,成本高,使用后不易降解,污染环境。而二氧化碳基塑料项目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废气回收,生产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的塑料,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听专家说,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全世界生物降解塑料的消费量从2005年的5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20万吨,5年内翻了两番,远远高于传统塑料的消费增速;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年均消费量将超过3000万吨,其中中国超过400万吨。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产品,是个大趋势。

  变废为宝,技术含量高,既是新能源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一旦投产,不仅经济效益可观,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更是有利。我的创业激情一下子点燃了。

  目前国内这项技术产业化进展迟缓,主要是成本压力大、投资风险大、需求小、销售难。但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么?了解到中科院正在寻找产业化的合作者,我和几个股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抓住这个机会。或许是我们的坚定和诚意打动了对方,在所有竞争者中,条件最一般的我们赢得了项目的合作。2009年,邦丰塑料成立。在温岭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邦丰塑料以极快的速度拿到了土地,2010年打桩建厂,今年1月,投资2.3亿的一期3万吨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项目开始试产。

  从50万元可以做、5000万元也可以做的制鞋业一下子跳到大国企都不敢轻易踏入的高新领域,我们算是胆子大的。新厂区和老鞋厂完全两个世界。你会看到大型的管道、储存罐、锅炉,就是见不着工人。工人在哪?电脑控制室里。我们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全封闭、全自动化,这里的工人干的都是高科技,企业员工总共才5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就有3名,博士有12名。

  当然,毕竟是新产业,也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今年元月试产后,生产一直不太稳定,到8月份,产能还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全部损失加起来亏了3000多万元。后来,我们又投入3000多万针对后处理工艺进行技改。现在产能已能达到设计能力的85%。

  现在,邦丰一期工程已列入国家“863”计划支撑项目,产品已获得美国、欧盟的进入许可。年生产规模10万吨的二期项目又准备开建。我们希望把规模做大,把生产成本再降低。现在我们的订单很多,产品已经应用在农业、食品包装、医用材料等领域,高端的像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一次性手术室无菌辅料等。我们今年已经实现6000多万元的销售,明年肯定势头更猛。

  记得当年中科院一个负责人问我,若是运行中技术出了问题,你就不怕辛辛苦苦赚来的几个亿打了水漂?我告诉他,企业要想长期发展,技术创新很关键。如果每个人都害怕失败,不敢去尝试,那社会还如何进步?

  这个想法,我到现在还没变。投这样的项目,我才对得起家乡!

  (记者吴妙丽报道组周旻澍整理)

   不能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记者吴妙丽

  年尾的赵云超,异常繁忙。对于这个坚韧朴实的温岭商人,跌宕起伏的2012已快画上了句点,而前方的路正长。

  记者:从2006年回归家乡办企业到今天,您一定有很多感受。

  赵云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清晰地知道,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投资制造业应该走怎样的路。在浙江,低层次的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前途。浙商回归,不能再重复昨天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投资有发展潜力、技术含量高、回报率高的新产业,是对家乡的最大回报。

  记者:今年,新项目终于投产运行了。您似乎可以松口气了。

  赵云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呢,远不能松懈。很感谢家乡政府对我们这个企业给予了极大关注,不久前刚刚在市区给我们落实了一块土地造研发大楼,明年这将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不久前,我还跑了江苏、吉林,和下游一些高科技企业谈战略合作,希望把可降解塑料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方方面面压力很大。我现在只想静下心来好好地做。

  记者:未来可能还需要您继续砸钱进去,您有这个思想准备吗?

  赵云超:我从不后悔这个没有退路的抉择。但是我们会考虑通过资本、战略合作等多种手段更灵活地运营,把企业做大、把规模做大、把市场做大。我很有信心,事实上,我们今年已经实现了几千万元的销售,只要坚持创新驱动,随着我们后续产品链的研发和投放,我们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商海无涯智做舟

  记者吴妙丽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赵云超2012年的心情写照,又何尝不是当下浙江传统制造业现状的生动缩影。

  赵云超的鞋厂,越走越难。分析原因,看似遭遇金融风暴、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成本高企等外部不利环境,实质是没有走出长期靠低成本、低价格拼市场的“低端困局”。

  美国鞋业经销商及零售商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中国鞋的平均价格在6.5美元。2005年,温州一双鞋的平均出口价为3.61美元/双,分别只相当于日本、意大利、法国鞋子价格的25%、18%和16%。

  赵云超所在的温岭,鞋子出口价比温州鞋还低。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茫茫“红海”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品牌价值创新,就只能陷入低价竞争、低利润率的恶性循环。

  再也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赵云超和他的合作伙伴,就有这样的智慧和魄力去挖掘新的“蓝海”,再砸重金于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

  “蓝海”并非没有竞争,而是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的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据记者了解,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作为环保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而在其产业化进程中,“邦丰塑料”一期工程是国内外目前为止最成功的项目。

  这成功来之不易。辛辛苦苦赚来的几个亿扔下去,有人戏称这是只有中字号大公司才敢玩的“高端游戏”;其次,产学研结合得好。在邦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后期研发,核心知识产权及研究成果属于邦丰。邦丰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民企的雄厚资金和市场敏感则让躺在实验室冰箱的高科技真正变成财富。

  可以确定,在先人一步迈进高门槛的全新市场,赵云超们大可以卸去“压迫”,尽情挥舞长袖了。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