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就业局获悉,截至11月底,今年衢籍高校毕业生回家乡总数为7535人,其中7065人已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4%。
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成主要途径
统计数据表明,相比去年全年情况,今年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去年回原籍地应届毕业生总数为5883人,今年增多了1000多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仍集中在企业,其中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最多,达3999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3%,远远超过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上班人数的总和1300多人。
此外,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灵活就业的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其中,自主创业的为150人,是去年的两倍多;到社区(村)岗位、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服务岗位上班的共为236人,实行灵活就业的为544人。
多措并举推动了就业
市就业局高校毕业生就业科负责人介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稳定,一方面,得益于我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空间,在经济环境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吸引了大批衢籍高校毕业生回来就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
我市相关部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各类公益性专场招聘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其中,今年就开发大学生全日制公益性岗位126个。同时,加强校企订单合作,提高就业针对性,并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在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前移。
此外,还鼓励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市里出台了人才新政,还专门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可在补贴、信贷、贴息上享有优惠。
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
虽然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稳定,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了解,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6.7万人,将再创新高。
“要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转变就业观念仍是关键。”市就业局负责人表示,除了党委、政府重视外,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自身就业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着眼长远职业发展,积极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同时,要积极参与创业,争取在创业中实现就业。作为学校方面,除搞好教学外,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引导、指导,做好信息传递工作,让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能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并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此外,还可进一步拓展社会就业空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实行学生定向培养,提高就业的针对性。“像红五环等企业与本地院校的培养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据了解,为了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力度,我市正拟定并准备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不久就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