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衢州校园绽放“婺剧花”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6 09:43:11

  在衢州,近年来有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不少五六岁至十来岁的孩子,却有模有样地唱着婺剧,在各种大赛粉墨登场。说起这些“婺剧娃娃”的表现,连专业的婺剧演员都要竖起大拇指。谁都没想到,婺剧进了校园后,竟能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

  婺剧是中国剧坛上的一朵奇葩,近年来,我市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婺剧在衢州中小学校园中越来越受欢迎。到目前为止,仅柯城,就有近万名中小学生接受婺剧熏陶,近千名“婺剧娃娃”先后登台表演过。

  “婺剧娃娃”表演越来越专业

  12月14日,市校园婺剧展演赛在市青少年宫举行。“婺剧娃娃”们表演的婺剧小戏,一招一式颇具神韵,引来掌声一片。

  精彩的演出在航埠镇中心小学的民乐合奏《二簧》中拉开帷幕,来自江山解放路小学、鹿鸣小学、希望幼儿园、江山市少体艺校、衢江区一小、兴华中学、湖镇初中等学校的孩子们盛装登场,他们表演了婺剧选段《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婺剧表演唱《大唐贵妃》、戏训《快乐婺韵舞起来》、戏舞《林冲起解》等节目,唱念做打,别有一番雅韵。

  虽然只是一场简单的演出,但孩子们的表现显然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省婺剧促进会会长李林访观看演出后,高兴地用6个字来概括自己的心情:“婺剧,后继有人。”

  这里的课堂因婺剧而不同

  在鹿鸣小学,每天都有100多位孩子跳婺剧团体操,在一边观看的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模仿。学校将婺剧的起源、流派、发展等资料都布置在楼道上、墙面上。闲暇时,孩子们在婺剧墙前浏览、品味,了解婺剧知识,欣赏栩栩如生的婺剧脸谱,感受浓厚的婺剧氛围。

  本学期以来,鹿鸣小学还把婺剧列入音乐课堂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段音乐课时计划,把婺剧结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欣赏和学唱名品名段,培育婺剧曲艺苗子。“让孩子们从接触婺剧到认识婺剧,然后熟悉婺剧,最后爱上婺剧!”校长吕新红说。

  在其他学校,婺剧也同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里的课堂。新华幼儿园在早操、起床等各个节点渗透婺剧音乐,增强婺剧文化的时间元素。希望幼儿园开辟婺剧长廊,介绍婺剧知识。航埠小学成立教职工民乐队,婺剧音乐成为该校学生最喜爱的课外艺术活动。兴华中学聘请专业演员面对面指导学生学戏……

  柯城婺促会会长徐国庆认为,“婺剧进校园”对丰富校园德育内容,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有益的。“婺剧进校园是传统文化向学校的入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化,能更好地引领儿童、青少年吸纳中华文化发展优秀成果,提高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品牌来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推动力会越来越强

  这次校园婺剧展演赛,带着学生们表演民乐合奏《二簧》的航埠镇中心小学徐芳琪老师说:“现在越来越重视婺剧了,每次参加演出,我们团队的每个老师都分工明确。”变化不仅发生在老师身上,“以前婺剧兴趣班孩子不多,现在家长都争着要让孩子学婺剧”。

  近年来,为推进“婺剧进校园”,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如柯城和江山把学习婺剧列入教育教学体艺“2+1”活动,保障了婺剧学习活动的时间,加强了婺剧社团的建设,两地婺剧进校园试点学校实现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全覆盖,其他县、区也在有序推进。

  “下步,我们将把婺剧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艺术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艺术教师婺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深化艺术课程改革,开发婺剧校本课程。”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童建中说,深化教文结合、校校联合,做好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文章,破解当前婺剧进校园面临的师资短缺及婺剧专业人才匮乏问题。把婺剧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省、市艺术特色学校推荐、申报的优先条件,并列入对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同时,我市还将完善招生政策,逐步解决婺剧特长生升学管道不顺畅问题。

  “婺剧之优美在于形式和内容之统一,婺剧之厚重在于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之积淀,婺剧之活力在于传承基础上之创新。”童建中表示,“通过小手拉大手,吸引更多大人的参与,全面推动婺剧发展,扩大它的影响力,让婺剧之花在衢州校园永远绽放。”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徐双燕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