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银行理财收益率今年首现上升 纠纷事件警示风险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7 11:08:35

  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并没有延续2011年急速发展的势头,自进入201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行,而在经历两次降息之后,市场更是难觅5%以上水平的收益踪影。然而临近年末,即将到来的存贷比大考令各家商业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揽储预热,银行理财市场随之回暖,11月份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实现了本年内的首次上升。

   存贷比考核催升理财收益

  自2012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重心明显转移到了低利率产品,收益率介于3%~5%的产品比例逐月上升。随着今年6、7月份央行连续两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应声下行。截至10月份,3%~5%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已经占到了83.39%,而5%~8%收益水平的产品占比不及5%。

  临近年末,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备战存贷比考核,理财产品收益不断走低的情况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发生了转变。相关数据显示,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3%,其中5%~8%收益区间的产品占比明显增加,带动了11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环比上升,这也是进入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的首度上升。

  与此同时,该月发行数量也是全线上升,其中,1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发行量大增势头更为明显。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每年的12月31日、1月31日是银行存款考核时点,是决定银行存贷比的关键时期。而银行为了在这一时期“冲业绩”,从10月份开始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已经明显向短期理财倾斜,且产品到期日集中在了12月底以及明年的1月底。

  但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高息”势头也只是相对于前段时间而言,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同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明显的下滑。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据普益财富数据,从11月份至今,1至3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3%,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3至6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6%,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6至12个月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7%,同比下降1.24个百分点。

  对于201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形势,业内普遍认为,因为受较强的降息预期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光大银行[微博](2.89,0.18,6.64%)北京私人银行的财富顾问李松认为,随着存贷比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揽储的需要加大,从现在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份的这段时间,是投资者进行银行理财交易的黄金时期。“如果有相对闲散的资金,还是建议投资者选择一个中长期(半年以上)的理财产品,锁定一个较高的收益。”李松说。

   警惕“障眼法”非法私售

  而在银行理财收益有所回暖的同时,近期由于银行工作人员私下销售机构理财产品所导致的理财纠纷事件,也为银行理财市场造成了阴霾。事实上,通过正规渠道所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经过银行层层严密风险审核的,风险度相对较低。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银行自主研发的理财产品,另一类则是银行代销机构产品,包括代销信托、保险、基金等。而不论是银行自行研发产品,还是银行代销产品,都具有严密的风险审核机制,整体而言,其风险度要相比非银行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低。

  普益财富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共有412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而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111款产品全部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达到5.00%及以上的产品共有14款。其中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06%,较上周上升0.09个百分点;外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13%,较上周上升0.57个百分点。

  即便是临近年末,银行出于揽储需要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依然是遵循着风险可控的原则,事实上,是银行在这一特殊时期将其自身利润压缩而让利于理财投资者。

  然而,银行工作人员打着银行旗号“卖私单”,隐匿了其私售产品的高风险特征,这种“障眼法”已经为各理财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如何辨别一款理财产品是否为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银行业内人士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验途径。由于银行代销机构产品有赚取托管费的需要,如果是某家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汇款单的账户和开户行必然是该行,这是银行代销产品所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如果投资者发现在A银行购买的代销产品,汇款单的账户是B银行,那么必然不是正规渠道的银行代销产品。”李松说。

   银行理财市场需在规范中发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从目前来说,银行理财并没有找到一个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由此所导致银行理财市场始终处在一个摸索阶段。

  “理财也是一种金融服务,每种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立足点应该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而对于银行而言,其最具竞争力的业务就是贷款和债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对于银行在贷款、债券乃至票据领域开展理财业务,监管政策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此一来,银行所做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无法通过自己完成,本质上都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导致理财模式无法稳定下来。”上述专家表示。

  而利率市场化开启之后,息差的缩紧倒逼银行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上进行改革与转型,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投入,理财业务则是首当其冲。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此表示,整体而言,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总量较大,需要防范有关风险的暴露。其中,表内理财涉及投资方向问题,表外理财涉及与信托等有机融合问题,如何保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兑付是保证理财业务链条完整的前提。

  “大力开展理财业务是适应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银行如何吸入存款非常重要,而理财则是重要的存款替代性产品。”宗良肯定了银行理财市场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他同时表示,银行理财市场只有在不断规范中前行,才能找到未来的增长点。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杜冰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