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试驾
5系的进化--试驾2013款宝马5系Li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4 14:27:18

2013款宝马5系Li

2013款宝马5系Li

  采用N20发动机、融入互联驾驶网络、运用第三代iDrive系统、升级高效动力技术……此次年度改款对于宝马5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并不是一款换代车型,但是宝马5系的年度改款依然具有革命性——2013款宝马5系车型引入了N20发动机和互联驾驶技术。此次在杭州的试驾活动中,我们着重体验了这些革新变化。

  很多人对宝马着迷的原因除了宝马的驾驶乐趣之外,还有宝马自然吸气发动机那种线性的动力输出和高转速时令人亢奋的气浪声。但是如今宝马却开始大规模使用增压发动机,消费者花差不多同样的钱买到手的宝马发动机气缸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种丢弃自然吸气发动机而使用涡轮增压的做法对很多人来说似乎难以接受,那么宝马为什么这么做呢?用增压发动机代替自然吸气发动机对于宝马来说是退步还是一种进化?

2013款宝马5系Li

  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发动机

  如果说之前宝马在X1、Z4和X3上使用N20发动机还只是试探性的,那么宝马新3系和5系上采用N20发动机则标志着宝马开始大规模重返“增压时代”。N20发动机是一款双涡管单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用来取代此前的N52、N53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我们知道,在如今的汽车工业社会里,提倡环保与节能是发展的主流,在追求动力性的同时改善燃油经济性是所有汽车厂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宝马自然不能落后于竞争对手,更不会让对手耻笑没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燃油经济性较好的产品,而此前的直列6缸发动机在排量和油耗上都比竞争对手要高,然而性能方面却没有明显的优势,仅靠动力的平顺性不足以战胜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那种高转矩、低油耗的优势,因此,重新着手发展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成了宝马发动机研发的新思路。

2013款宝马5系Li

  一边是想要继续保持出色的操控性而又要寻找涡轮增压解决方案来实现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宝马,另一边是各种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技术运用得滚瓜烂熟的竞争对手,任何一个鲁莽的举动都会打破竞争的天平,深思熟虑的宝马采用了在N55发动机上运用成熟的双涡管单涡轮增压技术。宝马之所以那么热衷于自然吸气技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难以忍受涡轮增压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迟滞现象。双涡轮技术和机械增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迟滞问题,但成本偏高;而双涡管单涡轮技术却能在成本和性能上达到完美的平衡,于是宝马有了N20。宝马N20发动机具有3个关键性的技术:1、双涡管单涡轮增压技术;2、可变气门升程辅以可变气门正时技术;3、燃油直接喷射技术。通过这3项关键技术,N20发动机将扛起宝马发展涡轮增压发动机战略的大旗。

  在试驾过程中,我们最想体验的就是N20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平顺性是否可以与自然吸气的直列6缸发动机相抗衡,于是在杭州拥堵的市区路况、顺畅的高架路况和极速的高速路况等情况下特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让人愉悦。N20发动机有高功率版和低功率版两个型号,配合8挡自动变速器,使得动力输出非常流畅,能在1350r/min时输出最大转矩,并且峰值转矩持续到4800r/min,这个输出范围比任何竞争对手都要宽泛。在日常行车时,这个转速区间可以完全覆盖绝大多数的行车转速范围,也就是说,从你刚刚起步,N20的涡轮增压就开始介入工作,而且时时保持最大的转矩输出,如果你担心N20的平顺性,就显得多余了。

  如此分析体会之后,我们看到宝马5系采用N20发动机是顺应潮流的一种进化,而消费者将从这种进化中得到实惠。早在年初华晨宝马X1上市的时候,宝马就已经开始在沈阳投产N20发动机了,此后便开始在各类宝马车型上大规模应用N20发动机,这带来了一个最直接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单纯地讲降低成本可能有些消费者还不太理解,技术复杂的增压发动机的成本会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成本还低?把生产层面的成本姑且放在一边,仅从消费者购买车辆所承担的税费角度来说,降低了发动机的排量就等于降低了购车价格,因为中国的汽车消费税率是根据排量而定的。以50万元的价格为例,2.0L排量的车型消费税率(5%)比2.5L车型(消费税率9%)便宜2万元之多,而2.5L以上排量的车型消费税率差距更大。如此看来,宝马在沈阳大规模量产N20发动机,将更有助于其与奥迪、奔驰等品牌在中国的竞争,而让消费者受益的又何止是宝马的5系车型。

2013款宝马5系Li

  高效动力技术

  2013款宝马5系升级了高效动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在保证足够动力的基础上消耗最少的能量是宝马5系年度改款车型的目标之一。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看到,2013款宝马5系在动力方面已经完成了从自然吸气到涡轮增压的进化,不但如此,高效动力技术也得到了升级。我们在杭州试驾的525Li豪华版车型上拥有3种行驶模式:ECO PRO(经济模式)、COMFORT(舒适模式)、SPORT(运动模式)。其中的舒适模式和运动模式不用多讲,读者对于宝马车型的这两种行驶模式已经比较熟悉,相比较而言,经济模式虽然有点陌生但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宝马车型新的发展思路——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消耗。在经济模式下,全车的能量消耗被控制在最低水平,以达到减少燃油消耗的目的。以自动空调系统为例,在标准状态下,空调系统制热时的最高温度可达42℃,而在经济模式下则被控制在37.5℃,其他方面也被系统设置在最经济的状态。除了以往高效动力系统中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全系车型还标配了第二代发动机启/停系统,与只读取离合器信号的第一代启/停系统相比,第二代系统更加智能,控制发动机停止的信号参数不再仅仅依靠来自离合器的信号,电池电量、空调状态等都可以作为发动机启/停的指令参数,系统可以读取3000个以上的信号来作为控制发动机启/停的依据。最终,节省下来的燃油作为奖励,可以增加驾驶者的行驶里程,奖励的数值会显示在仪表盘上,让你的节油驾驶成果更加直观。

  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的先驱——BMW 2002 TURBO

  宝马在1972年就已经开始量产涡轮增压发动机了,当时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是宝马的2002Turbo。这是一款具有前瞻意义的车型,它是M3车型的前身,并且是宝马乃至欧洲市场的第一辆量产的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它采用一款2.0T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5kW(5800r/min)、峰值转矩为240N?m,0~100km/h加速仅需6.9s。现在看来这些参数并不算多漂亮,但相比当时的自然吸气机型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更有趣的是,这款车型的前扩散器上用镜像的方式写着“2002 Turbo”的字样,因为当时德国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所有车辆要为快车让道,这个镜像的Logo可以让前车的驾驶者远远地就能从后视镜中看见。

  互联驾驶与第三代iDrive系统

  动力不减、燃油经济性提高,2013款宝马5系的进化还远不止这些,它比以前更加智能了,已经完全演化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这归功于宝马的互联驾驶系统。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希望汽车可以上网、可以随时掌握路况和天气情况、还可以实时掌握股市行情、如果有紧急情况还可以直接与服务中心通话……不得不承认,我们越来越贪婪了,但是这些都不是梦想,宝马的互联驾驶系统都可以实现。试驾出发之前,我们在会议室的电脑上登录百度地图,找到了行程的目的地,然后选择“发送到汽车”,随后在百度地图上出现了选择汽车品牌的界面,咦?怎么只有BMW一个品牌,有的朋友已经开始沉不住气了。对,的确只有一个汽车品牌,因为,这是宝马和百度进行的独家合作,从百度上可以直接把行车路线发送到宝马的互联驾驶系统中,随后在车里面就可以接受路线信息了。你也可以在车上呼叫服务中心,他们会为你提供各种帮助:路径设置、定位、道路救援、资讯服务等,你真的可以“懒”到只动一个手指头,然后再动动嘴儿的地步。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操作iDrive系统进行各类操作,2013款宝马5系上配备的是第三代iDrive系统,这套系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升级:CPU主频由第二代的700MHz升级到1.3GHz;硬盘空间由80G增加到200G;音乐存储空间由12G扩大到20G。此外,还增加了3D效果菜单显示、3D城市模型导航及实时路况显示等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三代iDrive系统增加了一个手写屏,这个手写屏就位于iDrive旋钮的顶端。这个设计太讨巧了,以至于你握住旋钮的同时可以在上面进行书写,而且识别的准确率相当高。目前,全球只有10辆宝马525Li配备了这套手写屏,而这仅有的10辆车正在我们手中试驾。

  2013款宝马5系是其小排量发动机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将来可能会有更加小巧的发动机出现也未可知。在不失操控乐趣的前提下让车型更经济、更智能,将是未来宝马车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来源: 世界汽车 作者: 文、图/刘兆才 设计/邱洪涛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