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深度阅读
叶檀:日本与温州警醒美联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4 10:14:38

  货币不能救经济,全球货币不能救企业。

  全球主要央行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试验,通过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扭转经济颓势。

  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将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美联储放水淹没世界,高息货币与资产价格上升,美国的房贷利率从2009年以来屡创30年新低,对维持房地产市场功劳卓著。去年12月,美国30年期定息抵押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91%,创历史新低;15年期定息抵押贷款平均利率3.21%,维持在历史最低点。到今年9月,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为3.55%,而15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为2.85%。美国的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之低与大萧条时期媲美。

  量化宽松使美国的企业与家庭负债表好转,但无法拉动经济增长,日本等地的经验表明,量化宽松修复企业与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有限,并不能够增加企业投资,使民众乐意消费。因为,此时企业与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他们增加更多的储蓄应对未来就业、教育、医疗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同时购买更多的资产应对债务时代与高通胀时代的到来,换句话说,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好转,而政府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恐慌依然在延续,并且更隐蔽、更深入。

  而对企业来说,只要产品不赢利,就没有投资的动力。这两年日本大型公司在零利率下遭遇破产危机,债务负担日趋沉重,更说明货币不能代替企业创新能力,不能让全球消费者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

  日本国内的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意愿仍然很低,银行贷款欲望也不高。以银行主导的辛迪加集团在缩减信贷的情况下购买国债,只是把金融系统中过剩的流动性基本凝结到国债里。今年10月,日本财务省负责国际事务的副大臣ChikahisaSumi表示,日本只应发行日元计价的国债,十年后这类债券甚至可能出现短缺。

  与欧美国家不同,日本国债多由本国投资者持有,日本拥有近12万亿美元的国民储蓄和1400多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国内剩余资金规模庞大,而日本投资者又偏爱本国国债。

  虽然日本政府大规模量化宽松,甚至传出政府试图接管央行、无限度发放货币的传闻,但通过存款、购买本国国债,日本私营部门使出化骨绵掌,降低货币乘数,使货币消失于无形。无怪乎,日本的核心通胀率总是在1%以下甚至在0.5%以下徘徊,这是一个人们对前途充满焦虑、失去引擎的经济体。

  最近,我国温州等地区的经济又给主张大规模发放货币的央行敲了一记警钟。这块中国市场经济的热土,如今正处于金融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人们抛售房地产、名车等资产,修复破损的资产负债表,应付迫在眉睫的现金支付危机。

  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694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73.2亿元,同比增长75.2%;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20%和12.5%,小微企业亏损率为19%,全省6.6万家小微企业更是出现了总产值和利润下降的情况。

  如果中国央行大规模发钞,可能使鄂尔多斯、温州等地情况好转,但房地产泡沫恶性程度将更加严重,而中国最严重的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并不会因此而好转。中国发债、发放货币将拯救全球的矿石企业、拯救华尔街失业的人士,却无助于本国低收入阶层境遇好转。

  发放货币有可能迎来一个房地产牛市,就像香港地区一样上蹿;有可能迎来股票市场的大众欢呼时代,就像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一样辉煌。过去6个月,希腊股市大涨58.25%,位列全球第一;排在第三位的是西班牙,累计涨幅为29.53%;排在第五位的意大利,累计涨幅为20.86%——难道中国投资者需要寅吃卯粮、发放货币迎来一波牛市吗?

  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说,央行解决不了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表达这一观点,都说烦了。但美国故意听不到,还对日本央行行长对美国发放货币的怨言表示出惊异——演技真好。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