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温州新城的某主营文具出口的企业(以下简称Z公司)遭遇希腊骗局,价值160万元的货物出境之后再无音讯,若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赔款,Z公司这个冬天的日子可不好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这次诈骗并非独立事件,我市已有多家企业遭遇这种骗局,提醒外贸企业注意。据介绍,Z公司在今年4月份接到希腊买家GEORGIOU ALEXANDROS一笔价值160万元的订单,由于利润可观,而且双方约定结算方式为承兑交单,由买家通过银行的承兑作为付款保障。已经做了十几年贸易的Z公司觉得应该“靠谱”,没有多想,就安排了出口。悲剧随之而来。当约定的结算期限到期后,买家拖欠货款不给,称经济不景气企业无法支付货款,但其欧洲合作伙伴愿意帮助寻找其他买家销售货物,待货物销售后再支付。看买家态度恳切,描述具体,Z公司信以为真。又拖了数月,买家仍无付款行动。无奈之下,Z公司委托专业负责出口风险管理的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介入追偿。中国信保委派当地律师实地调查后发现买家地点为多起诈骗案所在地。该地治安混乱,不少人曾经涉嫌参与贸易诈骗。而进一步向希腊具有国家一级查询功能的雅典商会查询后,发现没有买家的任何注册信息。拨打买家的电话,已经无人接听,买家所谓经营地址无人办公,无法与买家建立任何联系。出口企业回天乏术,好在投保了信用保险,Z公司最终顺利从中国信保获得了近150万元的赔款。倘若不投保,就只能眼睁睁看着160万元的货款血本无归。
骗子是怎么放饵的?企业是怎么“中招”的?
据中国信保调查,买方所在的Patra and Kato Achaia是当地吉卜赛人的聚居区和诈骗的高发地区,我市屡有企业“中招”,全国各地企业受骗的更是“屡见不鲜”。中国信保相关人士介绍,近期出口企业遭遇的希腊不良买方案件有一定的共性。首先是小额下单,同时在支付条件上引入“单据交付银行”的方式,使得出口企业在开展该笔贸易的过程中安全感大增。待货物出口后,以种种理由拖延付款或清关。而货物一旦出运,买方便能占据主动地位。依照希腊海关的有关规定,根据商品不同,进口货物可以存放在海关的时间为40至90天,超过规定的存放时间而货物未被提走的,海关有权视为无人认领而予以拍卖。在买方的反复拖延中,货物运抵目的港并开始在港口堆存,势必逐步逼近遭海关拍卖的期限,导致出口企业陷入无法处理货物、面临全额损失的极度被动状态。在此情形下,买方可能会爽快地作出书面付款承诺,骗取出口企业放单,提货后逃避追讨,直至人间蒸发。这些买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买方公司名称中包含公司所有人、负责人的人名中的单词,有些甚至直接以人名命名;买方负责人同时以多个所谓贸易名对外进行贸易,部分贸易名其实并未注册在案,方便将来否认贸易;买方固定电话无法使用,主要使用手机联系,也不在注册地点办公;买方名下没有实质资产,偶有一些极易藏匿和变卖的库存货物。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负责人周毅认为,事实证明,交易金额不大、买方“好说话”、单据交银行并不代表着风险不会发生。买方诈骗的最初伎俩基本作用就是使出口企业放松警惕。面对广阔而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商应事先通过专业渠道了解买方的资信状况,同时也要注意了解买方指定的代收银行的信誉。当发生风险时,应及时寻求中国信保等专业追偿机构的帮助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