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浙江盲人足球队训练忙——用听觉 踢会唱歌的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0 08:46:04

浙江盲人足球队球员在球场上训练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残疾人日”,浙江财经学院向浙江盲人足球队捐赠了一份厚礼:一套盲人足球专用训练比赛器械。

  浙江盲人足球队最近正忙着训练,备战明年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这份厚礼无疑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以前这些盲人球员没有专用器械,训练时位置感很差,非常容易受伤,以后伤情应该会少一些。

  什么也看不见,盲人球员是怎么踢球的?

  听觉,是盲人球员最有用的利器

  昨天下午,浙江省盲人学校足球场,四周有绿色棉制挡板包围着,八名盲人球员穿着黑色运动服,双手依次搭肩,沿着挡板行走,进行训练前的热身。随后,他们便散开在球场上踢球,脚下的足球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会发声的足球。足球内部有个铃铛,球员根据铃声来判明球的位置,从而采取进攻或防守。所以,现场看盲人踢球时,观众务必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他们。

  如果在正式比赛中,这些盲人球员还要戴上眼罩。他们已经看不见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原来,按残奥会五人制足球赛的规定,上场球员中须有4人为B1级(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守门员可以为健全运动员。所以,正式比赛中,为了公平起见,所有运动员(门将除外)都必须戴眼罩,阻挡视线。

  盲人球员在球场上奔跑,听觉是他们最有用的利器,他们听铃铛声判断球的位置,他们听队友发出“喂喂”声,来判断队友的位置,当然场上两个球队的声音会有差别,足以分清敌友。

  从不敢跑到放开跑,球员历经千辛万苦

  现在的这支浙江盲人足球队,由八名球员组成,都是浙江省盲人学校初一初二的学生。“这八名球员都是全盲,可能会有光感,但看不见足球,连一点点影子也看不见。”浙江盲人足球队教练方成志说,每到正式比赛,每个盲人球员还会接受严格的医疗检查,确认全盲后才可以上赛场。

  2005年,青岛成立了全国首支盲人足球队,浙江省盲人学校也紧跟着成立了盲人足球队,每年一次代表浙江参加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

  7年前浙江盲人足球队刚建立时,最早一批球员年龄在16岁到24岁之间,都是第一次接触足球,不敢在球场上跑动,怕受伤。

  方成志知道,训练这些特别的球员,不能用普通的办法。他不断摸索,找到了循序渐进的方法:球员相互牵手跑步,先是跑几秒钟,以后跑上十分钟,先是跑一小步,以后迈开步子跑。慢慢地,球员们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会了跑步。

  方成志说:“对常人来说,这些都很简单,但盲人球员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做到。”

  球员熟悉了球场、熟悉了队友后,要进行持球训练。运球、射门、定位球……球与脚的接触点都不一样,他们要做的是无数次的练习,熟悉不同的触球点。

  教练说,盲人足球会唱歌

  “盲人参加足球运动,不但艰苦,还有一定的危险。”方成志说,比如,盲人足球里面贴着六块铁片,重量几乎是普通足球的一倍,盲人球员的脚更容易受伤,几乎每位盲人球员的脚趾盖都踢翻过好几次。

  蔡振瑶是球队中的一员,盘球的动作很利落,足球在两脚间来回滚动,发出清脆的声音。他说,他很庆幸自己能加入球队。

  蔡振瑶小学一年级就来了盲人学校,3年前,他听到足球铃铛声,被迷住了,这以后,他一有空就来足球场练球。上周二,蔡振瑶等四名盲人有幸成为浙江盲人足球队的新成员,参加每天下午三个小时的集训。“每天的集训很累,但为了明年的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这些孩子都很刻苦。”方成志说。

  问及球队历史上有什么成绩,方成志笑着回答:“我们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拿过第四。”那次比赛已成为这支球队的荣耀,现在还在球队的杨鑫楠、黄佳俊曾参加过那次比赛。

  不过,为了好成绩,球员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非常多。那次比赛前,球队在杭州小和山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训练,历时1年9个月,其间,有的球员流过好几次泪,喊着想回家,有的球员承受不住想离队,更多的人是手脚有了各种不同程度的伤痕。

  “胜利总是属于勇者。盲人足球会唱歌,就是为盲人孩子唱的。”方成志笑着说。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林晓莹 文/摄 通讯员 阮飞霞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