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会产生不溶性微粒儿童生病最好选择口服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一则"孩子常输液,血管有玻璃碴"的消息让众多家长"心惊胆战"。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高发期,郑州市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山人海,不少家长带着咳嗽、感冒的孩子前来就医。其中,不少家长都有"输液好得快"的想法。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家长郭先生正陪着2岁的孩子输液。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来,给孩子输液很频繁。
郭先生:像社区诊所都是输液,现在去医院,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小孩的病也不是特别了解,都想快点好,医生就会建议输液。
输液如此频繁,对孩子的身体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最近,一则"孩子常输液,血管有玻璃碴"的说法在网上疯传。据了解,这个消息出自近日一个儿科学术会议。会议提到,国外的一项检查表明,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中有很多玻璃渣或塑料残渣,会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甚至引起动脉硬化。听说这一消息后,许多家长都表示心惊肉跳。
孙女士:肯定有所担心,毕竟孩子身体是第一位的。但是有时候吃药不管用了,不输液怎么办?目的还是让孩子的病先好,吃药不管用了,我们再选择输液。
因为年纪太小,不少孩子吃药不便,输液是很多家长无奈的选择。
高先生:咳嗽有一个月了,一般是先吃药,不行再输液。必要的时候肯定要输液,实在是吃药吃不下去了,不输液也没办法,小孩太小老是咳嗽也不好。
针对"输液过多会在血管中存留玻璃碴",郑州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医师陈楠认为,这种说法太过夸张,但静脉注射时的确会产生不溶性的微粒,而且国家的相关药品标准对不容性微粒是有限量控制。如果使用的药物不合格,药液中的微粒会比较大,一旦超过4微米,这些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造成微血管血栓等。
陈楠:不管是静脉的输液还是小针剂,都会含有不溶性微粒。从生产工艺上,注射液本身肯定会含不溶性微粒,但是不能说就是玻璃碴。这种不溶性的微粒进入体内,不被代谢,不会引起急性反应,它就会随着血液进到身体里去,引起血管的栓塞。
据介绍,静脉输液通常会带来不良反应。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字显示,自从郑州市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后,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每年的静脉给药都在八成以上。陈楠建议,儿童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于输液应该谨慎选择。
陈楠:大家不要走入误区,认为输液的药一定比口服药好。有很多口服药在体内吸收代谢,被体内吸收的程度和注射剂是一样的,甚至更好。如果片剂不行的就用口服液、颗粒剂,我们也一直在宣传能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