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中我国创投及PE行业高速增长,规模不断创出新高。2011年全年募集规模达494亿美元。披露的创投项目达976个,总额89.47亿美元,PE项目404起,总额290.15亿美元。
事实上2007年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中小板和随后创业板的的设立,A股上市企业大增。而审核制下上市与未上市企业巨大的价差,催生了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Pre-IPO投资。在此阶段投资的机构,大部分专注于Pre-IPO。由于企业离上市已经不远,盈利模式、团队、技术、市场等均已成熟,投资判断的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巨大的价差带来了可观的盈利空间。这使Pre-IPO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大大抬高的投资的价格。而另一面,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却随着发行体制的改革和新股的越来越多而逐渐下降。两面的挤压使Pre-IPO投资机构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中国的PE投资向何处去?高速增长的背后市场降温已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多年的PE发展投资回报水平不断下降。IPO退出已经不再顶着昔日所有的光环,2011年IPO退出的平均回报率为7.22倍,退出方式多元化局面已经展露苗头。市场降温、经济低迷、投资回报率下降、被投企业的过度追高等问题要求国内股权投资产业的洗牌只有模式的革新才能让股权投资摆脱当前的迷途,要素重组投资模式呼之欲出。
支点投资摸索的要素重组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ER模式是把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分为几类要素,以股权及其他诸种可用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作为纽带,将要素进行整合重组,使之相互间发生作用并产生最大限度的推动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投资方的收益可由IPO、并购、定向增发和项目成熟阶段向同业PE公司转让部分股权等方式实现。ER模式通过资本方把技术方、企业方融合在一起,这是三方合作,重新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由各方在这子公司中进行管理层和权责利的重新分配。在公司设立之时就对各利益方统一站在一个战略目标上,在投资方的周旋下,解决技术方与企业方的对接要求的设置,并在新公司中由投资公司协助构建设置新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这样的风险投资和企业的密合度比起其他VC、PE更为具象。此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家在获得资金的同时迅速发展壮大。
秉承技术+资本+企业家=伟大企业的理念,支点投资跳出传统股权投资仅作为价值分享者角色的桎梏,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技术资源库,寻找适合中国当前产业发展和需要的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家库,利用在投资和寻找项目进程中与国内大量企业接触的机会,为需要升级转型但找不到出路的传统企业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而支点,则作为中间人,促成技术与企业家的对接,并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这样,支点不仅仅是投资于一个已经成熟的项目,而是创造项目,为技术的落地发展,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股权投资创造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式和盈利模式,是一个真正能够达到多赢的投资方式。
Value-add是ER模式的核心所在。股权投资(PE)发展的今天要求投资方更加审慎,给被投企业带来的不光是资金更多是企业价值提升的附加值。要素重组不仅仅是狭义的“资产”间的再配置,而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企业的资产、技术重组,还包括外部资源、业务重组,是技术、管理、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和重组。通过资本方的调和,使技术团队与对接企业之间磨合期和相互理解的困难最小化。资本方联合LP、政府、金融机构进行资本、资源注入,增加企业资本化属性,并使管理规范化,具备良好的发展能力和上市基础。资本方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PE投资公司后,基于利益的同质性,也可以整合他们的资源,一同把企业做强并上市。
ER模式是一种友好型的投资和合作模式。化竞争为合作、化博弈为同求,集合各方的资源。既符合了国家对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要求,也满足了企业快速发展、持续稳定盈利和顺利上市的愿望,同时也为投资人提供了丰厚的收益。面对当前这轮私募股权洗牌,ER做到了真正助推企业的成长“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