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阿里巴巴今年交易额破万亿 电子商务新经济的盛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4 09:01:35

淘宝网和天猫的支付业务影响了金融产业链的发展。

老年人也流行网上淘宝。视野网供图

  终于,我们迎来了中国商业史乃至世界商业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时间和数字定格在11月30日晚21点50分18秒,淘宝、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万亿,一万亿这个数据相当于其总量的5.4%。

  “网购一旦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会越过临界点,呈现爆发之势,并开始产生全局影响,成为改变中国的零售业格局的起点。”对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做出了一个看似大胆却又合乎逻辑的判断。

  电子商务环境彻变

  13年前,电子商务刚开始在中国萌芽,考验“上网究竟能不能养活自己”的72小时网络生存实验正在欧美地区如火如荼,谁也不会想到,彼时落子杭州的阿里巴巴会在商业市场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时至今日,中国电子商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界惊呼其为“沸腾13年”。过去一直被视为三座大山的“信用”、“支付”、“物流”的问题,随着网上信用体系的建立、网上支付体系的安全快捷,以及社会化大物流体系的成型而得到解决。

  2003年支付宝作为淘宝的一个部门成立,推出了现在已经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模式的“担保交易”,让网络购物市场的成长大大加速。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101家企业发放了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整个支付交易规模突破2万亿大关,连续五年增速接近或超过100%,远远超过其他商务模式的增长。

  2003年的“非典”使得民营快递业迎来关键性的转折,人们都不敢出门,快递的业务量猛增。到2004年“非典”结束时,申通营业额突破10亿元,四通一达和顺丰的货量年增速也都在50%左右,网购居功至伟。2009年初,申通仅在淘宝上每天就能接到60万单的快递业务。到2011年,淘宝网和淘宝商城的日包裹量超过800万,占中国快递业的60%。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营业网点达到6.4万处,从业人数超过70万人,快递市场居世界第三位,达到700余亿元。

  传统产业深刻变革

  今天的电子商务正在驱动和形成下一场新的浪潮。

  据杭州市贸易局的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银泰百货、解百等6家商场累计销售4.4亿元,同比下降8.68%,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淡黄金周”。与此同时,线上销售却刺激消费者掏出了腰包。仅以阿里巴巴集团11·11网购狂欢节为例,当天淘宝全网成交额达到191亿元,相当于10月份日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2%。11·11网购狂欢节之后,淘宝网、天猫的人流量、成交额也比往常有30%的增长,显示电商活动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越来越多行业认识到,凭借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蓬勃态势,电子商务将成为拉动现代物流等相关行业高速发展,零售和服务行业深刻变革,直至推动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刻变革的巨大力量,是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巨大动力。

  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密集地,已出现大批专业为电商企业做定制和分工的下游供应链企业,从纽扣、布料甚至是包装,都有专业型分工条线——上游电商企业通过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等平台获得订单后,整个供应链协同合作,实现了低库存甚至零库存,并迅速调动物流企业发货,而至再度收获订单的整个闭环。

  正如马云所说,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的本质,绝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虚拟经济”。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实实在在的新经济,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完美融合的一种新经济模式,这种新经济模式能有效整合当下的现有资源,切实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提升小企业全新的竞争实力,极大提高社会效率。

  市场大省华丽转身

  而在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浙江,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商业模式的融合悄然进行。

  坐在北京家中的电脑前网购的陈小姐也许不会意识到,当她在“天猫”网站按下购买商品的确认键的下一秒,远在千里之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某个商户很可能就开始张罗着准备为她发货。

  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周边,如今聚集着约5万家网商。来自小商品城里琳琅满目而且物美价廉的商品,正成为越来越多网商理想的货品来源。每天,源源不断的网络订单抵达这里,一批批的货品随后被发往全国各地。

  网上市场和专业市场,正互相跑向对方的领地。专业市场的老板们都知道,阿里巴巴那些忠诚的诚信通用户,其实大多数都在市场里默默摆摊;而喜欢从淘宝网购物的网友们也同样知道,发货方的地址,往往就在某小商品市场或者服装市场。

  年初,阿里巴巴集团与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集团秘书长邵晓锋向记者透露,两者的融合早已开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化学反应’,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邵晓锋的眼里,阿里与义乌小商品城各自都是自己领域的佼佼者,这两种市场之间的合作,刚好是一种互补。“传统市场的交易模式更多地依赖于等订单,一些中小商家一年能做两三个集装箱就很好了;而电子商务的长处就在于信息流的整合,但线上交易达成后最终还是需要依赖传统的物流、仓储、供应链等等。”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为此提供了更详细的注解:“空军必须跟陆军结合在一起,才是网上市场和地上市场复合的最佳业态,才是我们超越沃尔玛的新业态。”

  微议

  @尚旭东:刚看新闻,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今年已经销售额达到10000亿,真是厉害。全国超过1万亿的省才四个,这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简直就是个不得了的事,电子商务……物流……趋势……

  @TechWeb网友:马云V5。电商的确不能完全算是虚拟经济,它是将线下买卖线上化,本质是实体经济。

  @物流智多星:据阿里巴巴判断:面对未来爆涨的电商消费需求,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叔站在全球物流的角度判断:电子商务不仅是在中国爆发,更是全世界的趋势,不仅要在国内建立物流体系,更应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的全球物流体系。

  @祥子:共赢,共赢,社会、公司都需要如此。

  @水洋:经济和政治形态是国家的基础,这点上来说,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形态有很大贡献。然而这一切才刚起步,预计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万亿,而整个淘宝今年才突破1万亿。

  第一评论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网购将迎来一场大爆发

  当前,中国正在以改善需求结构等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网购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创造内需,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大背景看,经合组织预计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电子商务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电子商务经济体。经济发展拉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两件事相辅相成。

  中国未来十年将进入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老百姓收入翻一番,如果储蓄率还是像现在这么高,大家都不花钱,就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所以,需要有像网购这样的力量,“无中生有”地创造出需求来。过去美国里根政府讲“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将来应该是电商自动创造需求。供给自己怎么能创造需求呢,只有把供给的东西卖出去才算数。节日网购典型地反映了电商拉动内需、创造内需的能量。说是“无中生有”,其实不是,需求就在那里,网购的作用是把它激活。网购在这方面的作用有它的优势,它既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式,方便快捷、便宜时尚,又比传统商业更加贴近消费者,品种丰富、海量个性,因此会成为今后中国商业流通的新增长点,网购与经济发展互动的空间非常广阔。

  目前,网购正处在大发展、大爆发的临界点上。2011年的网购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一般来说,低于5%的事情,还难以进入统计。网购一旦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就不同了,会越过临界点,呈现爆发之势,并开始产生全局影响,成为改变中国的零售业格局的起点。

  网购的影响还将超越流通领域,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从这几年的数据看,三四线城市的网商、网购数字增长超过一二线城市,集中涌现了好多“淘宝村”,可以分布式地配置资源。传统发展思路是以物质聚集的方式集中配置资源,城市是物质资源的聚集地,通过集中模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网购是以信息聚集的思路,去中心化地配置资源,涉及的商品实物不必绕道大城市这个中心,通过物流配送,从厂门直达家门。因此小城镇甚至农村,也可以在去中心化模式下,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 李倩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