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孝顺八旬翁背着百岁老娘去散心
初冬的黄骅,白蜡树叶撒了一地,但乡间柏油路两旁的参天白杨,依然在寒风中挺拔翠绿。11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在中雨过后的黄骅镇前苗村,人们又看到83岁的陈月明早早给107岁的老娘刘连娥穿戴严实,背着她到邻居家玩纸牌去了。望着陈家娘俩的背影,村主任曹吉才说:“20多年了,不管下雨还是下雪,老陈都送老娘出来散散心,从不麻烦自己的儿孙。”
黄骅市黄骅镇前苗村村民陈月明今年83岁了,可他每天都像照看小孩一样精心伺候着107岁的老母亲。他说:“在别人眼里,我年纪是不小了,该被儿女们孝敬了。可只要老娘健在,我永远都是一个孩子,我会用心善始善终地孝顺她。”
“老娘一辈子不易,我至死不能忘记”
刘连娥,出生于1905年2月。这位经历了3个朝代今年有107岁的老人,除了双耳有点聋外,眼不花,腿不颤,背不驼,声音洪亮,走起路来像小跑。陈月明指着餐桌上的碗筷说:“我刚和老娘吃完饭,我娘一辈子勤劳艰苦,她从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肉。每天以素食为主,生活早起晚睡,不吃过量之食。”说起老娘如此长寿,陈月明的脸上笑开了花。
谈起母亲的人生经历,陈月明两眼含着泪水:母亲出生于一个大户家庭,下面有四个弟弟。四个舅爷靠诚实的劳动,年年为姐姐家供米、供面。后来,舅爷们都因病去世,不仅抛下了双目失明的外祖母,而且陈家的生计来源也由此断了顿。
为了养活娘家生母和同样双目失明的丈夫及两个幼小的儿女,陈月明的母亲一年四季不是吃糠咽菜下地干农活,就是独自一人四处讨饭。“我小时候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在讨饭途中经常被恶狗咬伤,不是衣服被撕破,就是手脚被咬出血。可乞讨来的食物,她一口儿也舍不得吃,全部让给外婆、父亲,还有我和妹妹。每逢我们吃她乞讨的食物时,我就看见母亲躲到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缸里的凉水充饥。”陈月明说,“老娘不容易呀,现在社会这么好,物质这么丰富,当儿女的再不疼爱父母,伤天害理啊!我娘受的苦,受的罪,我至死也不能忘记。”
“拿出当兵的劲儿来孝顺父母”
陈月明是条汉子,孝顺老娘的故事传遍四邻八村。每当人们夸赞他时,老陈总是摆摆手,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当兵的时候娘差点哭瞎眼。现在到了我孝顺老娘的时候了。”
陈月明出生于1929年8月,他从小离开父母,在外祖母家长大,上学。1946年上半年,他背着外祖母跑回本村当了儿童团长,同年下半年又当上了黄骅县武工队队员。在一次战斗中,陈月明不幸被还乡团逮住,后凭机智灵活逃出虎口。1948年,陈月明又瞒着母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原某师文化教员。1949年9月陈月明在陕西马家山战斗中不幸被敌人手雷击中头部,1950年4月17日复员。
摸着后脑勺上留下的伤疤,提起当兵的岁月,陈月明感慨万分:“我有好多战友,为了革命年轻轻地就牺牲了,他们家里也有父母啊。老天爷照顾我是陈家的独苗,让我当兵为国尽忠,复员后又让我再为母亲尽孝道。”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通讯不方便,陈月明只有在闲暇时间含着眼泪想母亲,几年见不到儿子的母亲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惦记着他。陈月明复员回家后,村里的老人们告诉他,“你当兵几年,你娘就哭了几年。”陈月明永远记住了这句话。
为了让母亲好好保养身体延年益寿,早在上世纪70年代,陈月明就利用外出的机会,从银川滩羊特意给老人家买来防寒、防潮的狍子皮袄、皮褥子。1982年5月,老陈41岁的老伴不幸去世,他更是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照顾老娘身上。30年来,陈月明天天和老娘睡在一个炕上。在没有洗衣机的日子里,他就蹲着用搓板一件件为老人洗衣服;一天三顿饭,他都变换着花样,干稀搭配给老娘做着吃;一年四季,他坚持天天为母亲洗脚。前苗村党支部书记曹吉成说:“这些年来,为了让老人欢心顺心,陈月明几乎天天都陪着老太太去玩小纸牌;遇到下雨,下雪天,他就背着老娘到牌场。当儿孙们争着要替他背一回时,老陈都婉言拒绝。”
五世同堂,孝老爱亲乐融融
在陈月明家采访,记者感到特别热闹和幸福。刘连娥育有一子一女,如今,老少五世同堂,她成了陈家的“活祖宗”:她有4个孙子、4个孙媳、3个重孙子、4个重孙女、1个玄孙女等,全家现有人员40多名。最小的3岁玄孙女陈怡佳,和刘连娥整整差了104岁。
陈月明的大儿媳李月荣56岁,回忆起嫁到陈家30年的岁月,李月荣说:“公公是我们孝老爱亲的榜样;奶奶,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特殊功臣,俺们下辈的17个孩子,全都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陈家一年365天,天天和谐相处,欢声笑语。不是孙子们看望奶奶刚走,就是孙媳们买着新鲜吃食又来;不是重孙子们回家先围着老奶奶转悠,就是玄孙女在“活祖宗”怀里撒娇淘气。
2008年以来,刘连娥先后被河北省妇联、老龄委、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老龄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等授予全国健康老人称号。
陈月明说,家有一老,乃镇宅之宝,“母亲,就是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