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会客室、舒适的休息室、私密的洽谈室;专业的人员、讲究的装潢、贴心的服务……隐身于繁华处的低调、喧闹中的私密正是在许多普通老百姓心中颇具神秘感的私人银行。
如今,私人银行的神秘感已大大降低,起因在于不断缩水的入户门槛。2007年,各行私人银行中心入户客户的资产规模要求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抬高到1200万元。相比前几年的状况,现今多家私人银行的入户门槛均要求人民币金融资产在800万元左右。部分私人银行表示,个人资产规模达到600万元即可入户。也有一家大型银行的私人银行表示,入户门槛今年初从800万降低至500万元,一家国有银行的私人银行甚至表示,300万元也可以办理入户。
现状
竞争激烈致使门槛缩水
“私人银行门槛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在银行为高端客户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财力物力的充足使银行有能力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基于高端客户数量有限,银行只能调低门槛来增加客户基数,防止资源闲置。二是根据"二八法则",高端客户是银行获利的重要来源,这使得银行之间为了招揽、留住高端客户竞争日趋激烈。”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
据统计,目前已有16家中外资银行在22个城市开设了近200家私人银行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5万亿元。
尽管《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下称《报告》)估计,未来3年中国高净值人士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200万。但银行眼中的高端客户依旧奇货可居,各家商业银行私人中心使尽浑身解数来争取客户。
深圳一家私人银行负责人说,虽然深圳是财富比较集中的地方,但真正高净值的客户数量毕竟还是有限,因此各家私人银行都在“跑马圈地”抢夺客户,不惜将门槛一降再降。对于一些快速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公司业务部早早就将此类企业主推荐给私人银行,宁可降低门槛也要将其揽入门下。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胡婕认为,由于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拓展尚处起步阶段,跑马圈地成为首要任务,未来私人银行领域的竞争还将日趋激烈。此外,随着客户资产的全球分布与需求升级,外资银行的优势将逐步显现,而在综合化经营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情况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将长期存在,但影响有限。
原因
产品服务同质化是祸首
私人银行之间竞争激烈,源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大多趋于同质化。私人银行专属的创新性产品,还停留在初步开发阶段。投资咨询服务领域,也更是接近空白。
与零售银行一样,私人银行的经营模式也是产品导向性的,目前各私人银行没有清晰、差异化的定位。这致使客户缺乏对银行的依赖性。“虽然中资银行具有客户基础优势,但目前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大多趋于同质化。很多私人银行没有摆脱原来零售部门的影子,从部门架构到人员素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说。
奚君羊表示,国内私人银行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银行服务的品种选择上。相对于国外银行综合经营,针对不同客户要求量体裁衣,国内银行无论是客户选择面还是银行的服务宽度都逊于国外私人银行。
目前,国内多数私人银行都是通过海外移民、高尔夫俱乐部、私人飞机、游艇租赁、医疗体检增值等服务来吸引顾客。“正因为产品匮乏,所以才想出增值服务来留住客户。”一位已经离职的私人银行高管说。
其实,真正的私人银行客户更在乎银行能为其提供怎样的财富管理。光大银行零售风险总监齐晔认为,在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阶段当中,客户更多看重的是产品,而增值服务则是锦上添花。通过提供相对高收益的产品,能够吸引和扩大私人银行的客户数量。
“现在一些私人银行客户流失严重。虽然银行在年报中华丽的标出新增客户多少,但流失的也不少。”一位私人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未来私人银行应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只有提高对高净值人群的定制服务,才能提高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在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看来,根本问题还在于私人银行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即便是在国外的私人银行产品也是同质的,因为产品的模仿和复制很容易跟进,关键在运用工具给客户提供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是有差别的,最后才形成了不同的私人银行口碑”。
未来
差异化服务与创新是出路
数据显示,有41%的高净值人士非常了解私人银行服务;同时仍有45%的人士表示一般或不了解私人银行,尤其在可投资资产650万至1500万元的“入门级”高净值人士中,这一比例高达52%。
由于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尚属初创阶段,独立的私人银行品牌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私人银行仍然依托原有银行母体品牌而存在。从客户角度来看,各家私人银行在高净值人士的心目中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形象。但“稳健”、“创新和定制”是高净值人士心目中私人银行的前三大要素。
“目前私人银行的门槛一降再降,恰恰反映了私人银行并没有真正的系统化,没有成规模。”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私人银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内私人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真正提供个性化、系统性、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国内银行业处于转型期,只有当利润市场化充分实施、银行实现自由竞争,高端客户对于银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才能推动银行对于私人银行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银行也需要有更多的手段去吸引客户,而这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业内人士指出,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将在商业银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未来私人银行要以依托资产管理为核心、将目光集中在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的能力上,提供整合金融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则建议,要尽快出台私人银行管理办法,明确私人银行的定位;适当放宽经营限制,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合理创新;针对业务的特殊性,对私人银行采取差异性监管;同时设立专营机构并实行垂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