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映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上演了一场罗生门式的真相对决。随着剧情发展,疑点不断显现,一场无奇的别离却引发了一件需依靠法院裁决的公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片中无数悬而未决的疑问是不是早已埋下伏笔,早露端倪?真实与谎言的不断交错,真相与情感的无限碰撞,让矛盾重重又重重,让解读真相之路艰难又险阻。影片看完,探寻继续。
法的真相:究竟该判谁的罪?
《一次别离》中四位主人公都执著于自己的信念,不肯放弃去探寻真相。男主人公纳德锲而不舍的去搜集证据,找来警察做现场模拟,不顾一切的去找证人帮自己证词,执意不肯赔钱。因为在他心中,真相就是:她有错我推了她,她流产不是我的错。而另一方的保姆也在坚持让男主人公道歉和受到应有惩罚,因为在她心中,真相就是:我说了谎,但我没有错。在保姆丈夫心中,真相却是:谁杀了我未曾出世的孩子,我就要杀了他。那么,在这样难分对错的关头,代表公正与正义的法院该判谁的罪?“一桩没有人犯罪的悬案”中,谁能面对法与情的考验,谁能经受信仰与谎言的较量,《一次别离》以好莱坞悬疑推理故事手法,把故事讲得步步揪心。
情的真相:别离何以变公案?
《一次别离》是一部以平民视角展现不同身份平民生活状态的家庭剧,更是一部悬念迭生的法庭推理悬疑剧,一次偶然别离推倒了支撑生活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摧毁两个家庭的蝴蝶效应,纳德的倔脾气从一开始就十分明朗地摆在脸上:“我有一千个理由不离开,首先我不能抛下我的父亲。”因此他执意不肯赔钱也变得在情理之中,如他所说,付钱就必须承认自己错了,事情不会解决,还有可能没完没了。随着剧情发展,保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维护丈夫脆弱的自尊,不得不坚持谎话。因此双方继续各执一词,这样不可调和的争执让他们不得不对簿公堂。
信仰的真相:到底是谁撒了谎?
纳德一家和女佣一家的矛盾最终简化为一个追问:谁才是那个没有撒谎的人?妻子西敏一开始就知道纳德说了谎,纳德撒谎说事先不知道保姆怀孕,保姆撒谎说是纳德的推搡导致自己流产,特美撒谎说是自己通知爸爸的,家庭教师贾哈伊撒谎了吗?在被警察调查时其他邻居撒谎了吗?这样一个原始的道德命题被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在信仰的范畴里,也许他们都犯了错,都撒了谎,而在人情的范畴里,他们都做了他们认为对的事。导演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冷静。电影的结局是,没有一个人不曾撒谎,但你不会觉得任何一个人不可原谅。
《一次别离》导演法哈蒂曾说:“我认为,一部电影如果有价值,观众就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忧伤,另一种是喜悦。如果这种忧伤或者喜悦,能够从感性的层面传递到理性的层面,这就是好电影。最好是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最重要的是,他们思考过。我可以说,全世界电影的使命就是使大脑运转起来,让思考活跃起来。”显而易见,《一次别离》便是这样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