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石库门的“前脸”样式
78种老构件、200处实例,尽是老杭州的文化碎片
据了解,这本书里一共详细描述了78种老构件、超过200处的实例绘图。光窗户一项,书本就筛选了不同历史建筑里数十种不同造型的窗户,一一精绘。
为什么要干这件“麻烦事”,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王主任告诉记者,这是为了避免历史建筑因修缮方法不当或过度开发利用。“不少查勘、设计、施工、监理和装修单位不懂保护,在修缮历史建筑过程中盲目改动、甚至拆除原有结构体系和特色构件,破坏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有价值的建筑元素和符号。”
拿到这本即将出版的《构造汇编》,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洁行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这是杭州第一部对杭州历史建筑记录如此详细的书籍。
他觉得可以将这些文化碎片看成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详实的档案资料,同时也对今后传统建筑(仿古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
“现在不少做仿古建筑的,只学了形却没学会神。比如支撑的木头柱子,老底子木匠师傅都知道‘千年翘角枫,万年水滴松’,做支撑柱的木材就要选防腐性强的木头,而现在有些做仿古建筑的不仅选材不讲究,制作工艺也没学会。”
几种石库门的“前脸”样式
专家建议,历史建筑修旧如旧,但不能张冠李戴
昨天,杭州市历保中心还邀请了相关专家们来提提建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的建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作为一本记录这么详实的书籍,张书恒说,《构造汇编》完全可以作为杭州历史建筑的档案,为历史建筑自身的修复提供精确的参考。不过张书恒强调,《构造汇编》的运用要慎重。
“每一个历史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历史建筑的修复修旧如旧,是要求修复时按照建筑自身的证据来修,保持真实的历史信息。我们提倡的是原址保护、原物保护。”而张书恒担心的是,张冠李戴是建筑修复上的大忌。比如《构造汇编》里记录的如庐门的造型,以后如庐门的修复可以参照这本书籍,但这个造型尺寸如果运用到其他历史建筑的维修上,那就万万不可了。”
记者了解到,在征求各方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构造汇编》,预计明年年初将正式出版发行。而继“民居篇”之后,将会陆续推出历史建筑公共建筑篇、教育建筑篇等。
自2004年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以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公布六批共计336处历史建筑。
其中近300处历史建筑已启动实施修缮工程,200余处历史建筑已修缮完毕。孩儿巷98号、湖边邨建筑群、思澄堂等30余处历史建筑修缮项目被评为杭州市历史建筑优秀保护利用奖。
位于湖滨特色街区的思鑫坊建筑群,就是后期石库门里弄建筑的典型代表,用今天的住宅做类比,大约可以算作精装修的大户型。在杭州的里弄坊巷中算是比较纯正和高档的石库门房子。 从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单元入口的石库门门楣上刻有简洁的浮雕花饰;入石库门内便有一个小天井,天井后均为清水砖墙的二层楼房。据说这里曾经居住过中华书店商务印书馆股东、海外归侨侨眷等不少知名社会人士,文化味很浓。
西湖大道224号至236号(双号)建筑,在当时的杭州是介于花园洋房和老式墙门之间的一种常见的“中产阶级”的住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尚住宅”。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扩建西湖大道时拆了三幢石库门建筑,现仅存这幢“孤品”,所以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