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热点
研究发现: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心脏病危险减半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17 15:24:37

  每天快走,慢病风险减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8日报道,当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丹麦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危险下降50%,但是每天散步1小时则没有这种效果。

  哥本哈根毕斯普杰格大学研究人员对1万多名21—98岁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参试者均参加了“哥本哈根市心脏研究项目”。参试者于1991年以及10年后分别进行了两次体检。第一次体检发现,27%的男性和20%的女性罹患代谢综合征(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腹部脂肪堆积等,会增加中年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危险)。最不活跃的人群最容易罹患代谢综合征。近1/3的不活跃女性和37%的不活跃男性罹患该病。而在爱运动的男女中,该病发病率分别为14%和10%。研究结束时,15%当初没有患代谢综合征的参试者被确诊患有该病。在爱运动和不爱运动的参试者中,该病发病率分别为12%和19%。

  进一步调查发现,与久坐者相比,每天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参试者代谢综合征危险明显更低。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危险的因素,不仅包括运动量,更包括运动强度。研究发现,快步走和慢跑可以使代谢综合征危险分别降低50%和40%。而每天以正常步速散步1小时反而对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没有影响。

  英国心脏基金会高级心脏护理专家莫林·塔尔博特表示,这项新研究提醒大众,只有能够让我们身体发热或呼吸加快的运动才更有益身体健康。慢跑或快走会使心跳加快,锻炼心肌,增强心脏泵血能力。如果平时爱闲情漫步,不妨改为快步走,因为新研究结果表明,锻炼强度(而非锻炼时间)对降低代谢综合征更为关键。

  快走虽好,但实施起来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上来就暴走,太快太猛反而容易伤身。以下事项要注意:1.快走时穿一双专门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吸湿透气又有利身体放松,使人走的爽快。2.刚开始做一做适度的伸屈运动,慢走5分钟之后,就可加快步伐了。时间一般持续在半个小时左右,速度以每分钟120步左右为宜。达到微喘、心跳明显加速,还可交谈的程度即可。3.在进行快速步行健身时,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量力而行。如果第二天感觉异常疲劳,就要考虑减量。

  慢性病病人,除了快走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休息等日常保健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症状,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脉络淤阻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步长通脉降糖胶囊,以养阴、清热、活血。步长通脉降糖胶囊是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国药准字号产品。用于气阴两虚、脉络淤阻所致的糖尿病,对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症状疗效确切。淤血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气阴两虚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证型,通脉降糖胶囊能切中病机,益气养阴,固肾止渴,使淤血得化,经络疏通,气血和畅,全面改善并发症的多种临床症状。

  如果已经出现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硬化,辨证属于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或淤血闭阻,还可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赵步长教授总结几十年中西医治疗经验,认为心脑血管病理基础是“虚”、“淤”、“痰”等,治疗中风冠心病,必须有整体观念,脑心同治,从改善供血不足入手,血通则病除。据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治疗中风冠心病的理论“脑心同治”,“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只有从多靶点预防和治疗才会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脑心通胶囊是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吸取经典古方“补阳还五汤”的精髓,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研发而成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脑心通胶囊的成分中君臣佐使搭配得当,相得益彰。其中君为黄芪,性味甘温,能大补元气,使元气充盛。方中重用黄芪,发挥益气活血之效,通过补气使元气充盛,达到气行则血行之功。臣为水蛭、地龙、全蝎。取其药性善走,能搜剔络中之邪、发挥通经透络之功效。佐为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乳没、鸡血藤、桑枝十味活血通络药,功效各有特点,共助君、臣药疏通淤阻之力。使为桂枝、牛膝。桂枝温经通脉,促进全方位化淤通络。牛膝逐淤血,通经络,引血下行。

来源: 生命时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