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进入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做助教授,我的研究课题是IPS细胞。如果没有学生加入课题的话就麻烦了,所以我不得不哄骗大家:如果你有梦想就来参与这个课题。——山中伸弥
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约翰·格登
一个是最差学生,一个被同事称为“绊脚石”,似乎都没什么前途。但是,经过多年坚持和努力,他们却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二人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格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老师曾失望:教他浪费时间
60年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曾获得了两份最重要的个人评价报告,但内容截然不同。
最近的一份报告是在几天前,它闪着“金光”,上面印有“诺贝尔”几个大字,人们尊称格登为“克隆和干细胞疗法的教父”。
但是,在许多年前,格登得到的另一份报告却黯然无光——这是一份差生报告。
理科成绩曾垫底
格登生于1933年,15岁时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格登从小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垫底。
对格登,男教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称,“我相信他(格登)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这位男教师还称,格登“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份差生评价报告,格登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老师对我的评语大概是说,我是他见过的生物课学得最差的学生。”2006年,格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自嘲。
当格登从伊顿公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招生主任找到我,跟我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格登说。
兴趣成就克隆教父
但是,格登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他后来转入动物学系,正式开始科研生涯。格登曾称,尽管成绩不好,但自小便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让老师们很讨厌。
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最终让格登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
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格登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他被称为“克隆教父”。
在牛津读完博士后,格登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1971年开始,格登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如今,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
在被通知获得诺贝尔奖时,格登还在实验室做研究。一名英国记者曾试图采访格登,但他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答复:“格登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
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至今仍挂着60多年前的那份“差生报告”。“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格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