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降了,景点门票终于摆脱了“逢节必涨”的尴尬!在今年中秋国庆长假之前,迎来了久违的降价。近日,国家发改委先后公布两批降价名单,涵盖140家4A级以上景点及13家以上5A级景点。没想到这一举措消费者并不领情,质疑声却越来越多:降价幅度小、降价景点冷门、明降暗升有猫腻、免费景点二次“回炉”降价……目前,“看不起的风景”仍然是社会之痛。
“担心降价后游览内容缩水”
王先生:旅游爱好者、公务员
今年长假有8天时间,王先生原本打算和老婆孩子出去旅游,但是高额的门票价格让他犹豫不决。“但凡有些名气的风景区,这几年门票价格拼了命地往上涨,尤其是5A级风景区,票价大多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00元。而这次降价名单看似长长一串,真正热门的没几个,上海的只有地震科普馆和重固镇福泉山遗址两家,家人都没兴趣游览。”
最令小王担忧的还不是价格,而是降价之后景点内容缩水、服务变差。“现在的旅游点都是企业化运作,降价会直接影响收入,他们可能会减少旅游看点来挽回损失。”小王举例说,南京中山陵收费的那会,还让游客参观孙中山先生的墓;后来免费开放,只让游客看看铜像了。
“降价或是冷门景点促销策略”
周雄飞:“驴妈妈”相关负责人
打折门票预订是旅游在线网站“驴妈妈”的业务之一。不过其国内产品中心景区合作负责人周雄飞说,这次门票降价,对他们基本没有影响。“这次降价的大多是国有企业的景点,相对比较冷门,去的人较少,在我们这里的预订量也很少。”周雄飞称,降价或许是这些冷门景点拉拢客流的营销手段之一。由于这几年景区门票涨势不绝,一些景点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即便有20-30%的降幅,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有人抱怨中国的景点门票比国外贵,因为许多景点由企业来运作,需要成本。但是不能因此放弃公益性。如何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景区存在攀比心理”
王路:上海旅游时报编辑
除了企业必须自负盈亏之外,门票价格连年上涨,也有许多其他因素。旅游时报编辑王路认为,现在有些景点与景点之间,有一种攀比心理。“比方说,黄山门票价格200元。同样被评为5A级风景区的另一个景点,会觉得门票60元太寒碜了,然后把价格拉高。”不过,王路认为,景点门票价格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一下子降得太多,游客蜂拥而至,不仅会给管理带来麻烦,还会对景点造成破坏。
在目前的情况下,王路建议消费者“聪明地旅游”。“现在变相的降价还是比较多的,譬如,通过网上预订折扣票、租年卡,或者合理安排时间,错峰出游,提升旅游体验和感受。这样会觉得付出的钱,性价比更高一些。”
网友观点:
随风闯荡:国内景点门票降价为何遭质疑?一是价格定位远超自身价值;二是服务质量远不达标,私人承包制普遍存在;三是地方政府过渡依赖热门景点收入。
田伯平jsass:中国旅游景点门票特点,一是多,凡是有点景色或者来历的地方都被圈起来了;二是贵,动辄上百甚至数百;三是狠,涨价没商量。现在降了一点似乎给老百姓福利,其实应该问的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大家的风景资源凭什么圈起来收钱?
看麦子的郭大刚:不建议降!这是人为干涉市场的典型行为!
###记者手记:票价涨跌需要更透明
旅游景点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和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利益的特性,致使景点门票价格居高难下。而更为关键的是,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形成了一种天然垄断。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保证了景区门票涨价较强的市场可行性。
旅游专家,社会学博士王思敏曾经指出,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
换言之,景区门票价格不能随便涨、也不宜随便跌,国家有关部门要下定决心,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同时要求这些景区参照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经过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使其经济运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游客则有权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主动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