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家乐要从最初1.0版本的吃农家饭,升级到2.0版本的务农体验、农俗活动,乃至3.0版本的休闲度假。”这是廿八都镇一位农家乐业主在微博上的感言,也代表着广大业主对农家乐发展的愿景。
随着各地农家乐的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服务水平和娱乐内容。“如果再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现有的农家乐升级换代,将会有更多的农家乐倒下。”市农办副主任毛红英说,危机,恰是转型升级的动力。
特色是农家乐的竞争力。综观全市,有些农家乐门可罗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营方式单一,主要以餐饮为主打,缺乏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农家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向复合型经营模式转型。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开拓休闲、娱乐功能及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做到特色产业和农家乐融合发展,实现淡季不淡;做足“农”字文章,研发具有民俗特色、地方品牌的农家乐特色商品或农特产品;挖掘本地特有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并转化为可观赏、可参与、可展示的休闲文化活动,丰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碗窑乡党委书记徐彪的心中,有着农家乐整体发展升级换代的一盘棋。“要结合旅游文化,挖掘、开发一些特色游玩项目,使碗窑农家乐富有生态、文化内涵,把农家乐做成精品,从最初的吃野猪头、水库鱼、农家菜和喝农家酒,到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为此,该乡引进日月湖度假村、素园、华溪休闲山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
目前,日月湖度假村、素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亿多元的华溪休闲山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已完成土地征收、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游月亮湖、采摘游、露天游泳、野外拓展训练……丰富多彩的项目,让许多大都市的客人慕名而来,畅游碗窑山水,品味农家欢乐。
土是农家乐的生命力。“农家乐的特点是土、俗、特,所以我们廿八都的农家乐一定要保持农家特色,不能盲目追求‘洋味’……”4月中旬,随着旅游逐渐进入旺季,廿八都镇充分发挥素质培训“助推器”作用,从规范经营、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入手,对50多名农家乐业主进行以厨艺、服务技能、旅游知识和农家乐扶持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每次培训,就等于给我们洗了一次脑子,都有新收获。”农家乐经营业主刘秀姣说,“以前总认为农家乐应搞大些、洋气点,听了讲座后才明白农家乐就应该原汁原味,有农家特色更能吸引大城市的游客。”
抱团闯新路,品质赢市场。“旺季集中在4-5月和10-11月,旺季生意虽然好,但淡季的时间更长。”“客源太散,不规律,节假日游客多忙不过来,有时却半个月不见一个客人,还是靠老客带新客口口相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农家乐经营户都有“淡季太淡、客源太散,忙时气难喘、闲时干喘气”的困扰。有些农家乐因为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弱,淡季到来,一些经营者甚至选择关门歇业以减少损失。
这个难题,在廿八都镇得到了破解。该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协会与镇干部一起前往上海太平洋旅行社联系到了上海团队,签订了每日有百人以上的上海客人来廿八都旅游的合同。针对上海团队客人往往要成批住在一处等情况,为防止相互争客、恶性竞争,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并每天安排2名协会会员值班,负责客人的住宿安排。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农家乐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克服低小散乱、经营单一、各自为战的局面,就难有大作为。而要实现转型升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是关键,要从政策、机制、资金、土地、规划、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推动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