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一边是价格高涨,一边是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问题频发的中药材市场似乎“病”得不轻。
我国中药材市场“疾病缠身”何以屡治不愈?其深层次“病因”何在?如何求得一张“处方”确保其健康发展?记者日前来到素有“药都”之称、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在地河北安国调查采访。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不久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加工中药饮片、挂靠过票经营、人工染色增重等违法违规行为。
来自国家监管层的一道严令,向乱象不断的中药材市场发出严重警告。这里交易的原本是可以治愈疾病的药材,但现在自身却顽疾缠身,亟待一纸良方。
多重“症状”——
价格飙涨假货频出名称混乱
记者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调查时发现:去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涨声一片。
“现在价格涨幅最大的可能就是党参了,以前六七块钱一斤,现在卖到40元左右。”安国中药批发商任琼说。
“大家熟知的名贵中药材三七,2009年时每公斤不到60元,现在已飙升到每公斤600多元!”药商们抱怨。继“蒜你狠”、“糖高宗”、“姜你军”之后,中药材又被他们戏称为“药你命”。
不光是普通中药材,名贵中药材的涨幅也让人瞠目结舌。
随着近年来“虫草热”席卷全国,不仅引发了青海、西藏等地大面积的挖掘和交易活动,虫草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广东普宁中药材市场虫草经营商秦先生说:“冬虫夏草在2004年前后每公斤两万五左右,现在要20多万元,七八年间涨了10多倍!”
不光价格狂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质量问题更让老百姓揪心。
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不法商户为逃避监管偷偷进行“地下交易”和“场外交易”,在交易大厅的摊位上摆放真药,但在大厅外的库房里存储、出售的却是大宗假药。
“目前,我国各大中药材市场仍然存在个别不法商户为了一己私利,对中药材进行染色、人为增重、掺杂使假的行为。”河北安国市副市长谷雄军说。
“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植物学、矿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等,还需长期鉴别经验的积累。”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院主任中药师孙宝惠说。
记者了解到,药材的质量优劣受到种质、产地、种植技术、采收加工、炮制、储存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的专业人员,有时也很难鉴别真伪,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是不易识别。
老百姓在使用了伪劣中药饮片后,轻者没有治疗作用,贻误疾病治疗,重者可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记者在药材中心交易大厅里还看到,中药材命名混乱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有药商直接将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材贴上“减肥药”的标签。
“能这么叫吗?”记者请教。
“这不规范。”孙宝惠说。随意起名字,肯定会给买药人带来困扰。
据介绍,比较严重的“乱叫”,跟中药材的地区习惯用药有关系。
地区习惯用药是一种同名异物现象,即:具有大致相同功效的药材来源不同。例如,山药这种药材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而在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山药则是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干燥根茎。地区习惯用药的存在给不法药商制造了很多生产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机会,消费者也可能由于误食某类同名药危及身体健康。
据统计,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品种有539种,其中有近30%的品种存在地区习惯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