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航员返回后庆祝(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罗沙摄
浙江在线衢州06月20日讯 下潜深度达到6965米,全部试验过程历时687分钟,在今天进行的“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我国载人深潜创造了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时间最长的新纪录。同时“蛟龙”号在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首次实现在6965米深度取得沉积物样品。
北京时间今天5时,“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刘峰发布“人员各就各中国科技网位”的命令,5:14潜水器布放入水,5:25开始下潜,8:30左右到达海底,随即开展了近底巡航和坐底作业。12:00左右,潜水器完成全部预定的试验计划抛载返航,16:27顺利回收至甲板,试航员安全出舱,全部试验过程历时687分钟。
刘峰介绍,此次“蛟龙”号完全按照指挥部制定的计划,顺利下潜到预定的作业深度和作业地点,随即开展了近底巡航和照相、摄像以及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确测量,坐底完成沉积物取样、水样取样、标志物布放等作业,完成了本次下潜预定的全部考核内容,潜水器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定点作业能力得到验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动控制系统,它让潜水器实现定高(离海底高度一定)、定深(离水面距离一定)、定向(定方向往前走),这相当于让潜水器实现了在6965米深度定速“开车”。
本次下潜中,“蛟龙”号的可调压载系统无法正常实现排水功能,预计需要一天时间彻查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并完成潜水器的例行维护。海试现场指挥部初步决定21日开展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继续在今天试验地点附近,在6900米深度左右定点作业,验证“蛟龙”号的功能和性能,以证实它是一台实用的、能为科学家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服务的作业型潜水器。
又讯试航员唐嘉陵说,“蛟龙”在6965米深度坐底,好像闯入了外星人的地盘。没有风声,没有鸟叫,看不到山,看不到树,非常宁静,这是一种在地面不会有的感觉,但却令人震撼。
他说,下潜前设想会看到什么生物,今天下去后发现和想象差别很大。不知道是不是灯光原因,与5000米相比,这片海没那么深邃,海底特别贫瘠,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指甲盖那么大的昆虫生物和一些生命活动迹象,比如类似蚯蚓住过留下的那些小孔。5000米时的沉积物偏浅褐色,这个区域的沉积物呈奶黄色,很细很细,有点像奶酪,感觉特别稠,但不太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