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谁愿意放弃?”
“吱”的一声,门被轻轻推开。
满脸谦卑的林国珍,搀着得脑瘫的女儿走进马建红办公室:“我的孩子能到你们学校读书吗?”
依偎在林国珍身旁的是一位清秀的女孩,10岁了,却因脑瘫还不会独自走路。林国珍已带着孩子跑了六七个学校求学,均遭拒绝。
“校长,求求你,让我的孩子读书吧!”林国珍眼含泪花。
收还是不收?收,只能给学校增加负担,万一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而拒绝的理由冠冕堂皇:孩子不在学区,不属招生对象。
面对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绝望哀求,马建红心软了。她深知,拒绝将意味着孩子可能终身与学校无缘。
“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马建红向教育局做了汇报,收下了这个学生。
“孩子需要照顾,你愿不愿意进学校食堂工作?待遇与其他人一样。”马建红询问这位母亲。
林国珍愣住了,她突然哽咽着抱住马建红抽泣起来……
“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多少家长对此心存感激。但在这承诺的背后,马建红和她的同事们又付出了多少牺牲啊!
上任第一个学期,马建红便面临尴尬:学校参加全区学科抽检,平均分在全区21所小学中倒数第三。分析会上,她听到的却全是老师的诉苦:“学校生源太差!”“差生太多,我们无能为力!”有的老师干脆说,只有放弃一部分,才能保住另一部分。
“放弃谁?”马建红激动了:“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再差、再不理想,你们谁愿意放弃?”
马建红在农村读书时,也曾因基础差、厌学,而想过放弃。庆幸的是,初二时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老师发现了她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从此她喜欢上了数学,后来考上了师范。
“是我的老师使我懂得,一个好老师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同时也使我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马建红说。
绝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马建红从自己开始做起,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位孩子在英语课堂上动起口来”;“让每一个孩子在科学课上动起手来”;“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课上动起笔来”……
为了不放弃学校里的“每一个”,作为母亲,马建红却放弃了自己的唯一。
当校长后,她已没精力照顾儿子。儿子很争气,考上了杭州外国语学校。近3年中,她很少去杭州探望儿子。面对12岁就远离父母的儿子,她何尝不内疚?多少个周末,孩子在电话中诉说,其他同学都能和父母团聚,他也想妈妈……孩子在电话那头哭,她在电话这头哭。
这里有大爱,这里有坚守。浓浓的大爱在这所贫瘠的乡村学校弥漫,“不放弃”的承诺使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人们发现:下张小学变了,学生变得阳光,变得自信,变得上进。奇迹出现了:近3年时间,该校在全区21所小学的4次统测中,成绩从第一次的倒数第三,最后跃升到一次第二,两次第一,体育成绩在衢州400多所中小学中名列前茅。
恳谈会变成了“感恩会”
去年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中,衢州市委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下张小学学习,向“最美教师”学习。
面对鲜花和荣誉,马建红却在检讨:学校做得还很不够,这次老师救人就暴露了“十大知晓学生档案”的漏洞,档案里只有家长的联系电话,家长手机关机,若还有其他亲戚的联系方式,就能赢得更多抢救生命的时间。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了“我们还应怎样进一步改进”的家长恳谈会。马建红恳请家长对学校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校长的自责与真诚的请求使来自当地农村和全国17个省的家长一个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三(2)班詹淑雅的母亲哭了:“淑雅摔跤骨裂,是班主任周蓉蓉换了课,背孩子到医院。孩子返校后因腿上还打着石膏,行动不便,每天下课,是周老师一次次背着她上厕所。”
三(1)班郑浪的母亲哭了:“我们家负担重,孩子饭卡没钱充值,吃饭时孩子饿着肚子躲在教室,他也有自尊心啊!班主任发现后悄悄给他代缴了两个月的饭钱。”
来自河南的家长关玉兵眼睛红了:“我的孩子在老家读书,考试从没超过30分,我绝望了。到了这里,我想随你怎么教都行,我实在没有信心了。谁知他现在都能考80多分了。看到孩子有了自信,有了笑容,我真高兴啊!”
四(2)班伍靓雯的爸爸哽咽了。靓雯的母亲患尿毒症,生活困难,靓雯的就餐费没着落。是马建红发出倡议,让每位老师省一口,免掉了孩子的餐费。靓雯感恩啊!她在家争做家务,在校争做好事。如今,靓雯已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的道德模范……
征求意见的恳谈会,竟变成了“感恩会”,家长自发涌上台抢着话筒,许多家长流着泪给老师鞠躬。
马建红也哭了。
在场的老师一个个抹开了眼泪。这一刻,想起校长的庄严承诺,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老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