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雪不标注具体成分属违规行为
羧甲基纤维素,这是什么?在雪糕、冰淇淋的外包装上,这个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名字显得很“怪异”,不是内行人还真看不懂。在记者搜集到的9个品牌17种冰棍包装上,食品添加剂种类大多要占好几行字,很少有消费者知道这些专业名词指什么。
“今年4月20日,《预包装食品添加剂标签通则》正式规定了,自该日起生产的食品,外包装上要标明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也就是说,雪糕中添加的黄原
胶、瓜尔胶都不能简单地只用‘增稠剂’替代。”杭州营养学会李教授说,为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品牌公开了所用添加剂的名字,这才显得添加剂种类特别多。
可记者还是从和路雪清型雪糕的包装上发现,只写了乳化剂、增稠剂,却没有明确标注成分。
也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在五丰爽一族香浓芒果的外包装上,对添加剂阿斯巴甜有注明“苯酮尿症者不宜使用”;同样含有阿斯巴甜的阿拉阿裕冰砖,在其后标注的是“含苯丙氨酸”。按《预包装食品添加剂标签通则》,食品添加剂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五丰的棒冰包装需要作出修改。
七岁以下小朋友尽量少吃雪糕和棒冰
一天吃一根冰棍,冰棍里的添加剂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吗?专家们对此说法不一。
营养学教授李铎认为,消费者大可不必谈添加剂色变,在适当范围内的食用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危害的,相反,正是有了添加剂,才避免了食品腐败快、味道差的问题。
而浙大诺特营养中心营养师胡筱彦认为,人体每天摄入的添加剂有一个上限,具体数值视人体新陈代谢而定。“一般来说,七岁以下的儿童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弱,棒冰和雪糕中含有的大量色素,比如亮蓝、胭脂红等,都会影响到小朋友的肝功能。而增稠剂使用过多会加重肠胃负担。”胡筱彦建议,七岁以下的小朋友尽量少吃棒冰、雪糕,尤其是颜色鲜艳、胶状类的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