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一公里花费五六亿,只为盘活都市圈
地铁一号线建设到目前为止,光是设备部分就达50亿人民币,平均算下来,一公里的地铁,就要花费5、6亿人民币。
浙江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建设地铁?
原因只有一个:在快速轨道交通成为现实时,才能形成真正的城市大格局。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口和就业的持续攀升,道路交通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杭州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发展新型的公交方式,建设新的城市次级中心来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已迫在眉睫。而利用便捷的轨道交通,成为引导杭州市区人口和产业向副城转移的一种解决方式。
“一主三副”这个“大杭州”的棋局,因为地铁的沟通连接而将被盘活。江南、下沙、临平作为杭州市未来三大副城之一,建设中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与主城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然,轨道交通的魅力和想象还远不止这些:
在2011聚焦杭州都市经济圈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中,杭州市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朱春雷就透露,杭州在进行地铁线网规划研究时,对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了安排,以枢纽换乘形式与杭州市区线网形成良好衔接。
这个线网规划主要是研究了杭州中心城区与都市经济圈临安、富阳以及海宁、安吉、德清、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临近县(市)的联系,以中、低运量为主,设置六个换乘枢纽。
这就意味着杭州已为衔接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预留了条件。
因为公共自行车,浙江有了更多的“唯一”
著名作家余华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多于表达的东西。感受,最直接地来自于生活。
这五年来,让浙江老百姓感觉最切实的出行改变,就是一辆辆鲜亮醒目的公交自行车。
2008年5月1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城市,并纳入到公共交通体系。火红的公共自行车,不仅成为杭城街头的风景线,更连接着人们生活的所有节点。
4年里,公共自行车发展的脚步从未停下:从最开始的2800辆公共自行车、61个服务点,到现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数量已达到6.5万辆,服务点达2600多个,为缓解还车难,24小时服务点也增加至55个。
方便、低碳,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杭州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每天租借量达25万人次,最高时曾突破34万人次。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成功,吸引了不少兄弟城市来杭“取经”。
2009年,杭州公交集团牵头,联合相关校企合资组建了杭州金通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技术服务输出。2011年4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工程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的验收,在国内众多城市里,杭州是唯一一个列入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的。
这个成功的出行举措,迅速在浙江大地上传播:省内除了杭州外,绍兴、舟山、嘉兴、台州、海盐等地都有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有400多个服务点,投放自行车一万余辆。再往后看,省内已经有近十个地市及县市拟建自行车系统。
因为公共自行车,浙江拥有了更多的“唯一”:2011年9月底,美联社APTN(美联环球电视新闻)来杭采访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并在APTN上播出长达8分钟的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旅游频道评出的全球8个最棒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城市,浙江杭州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城市。
今年,杭州将再增加1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000辆公共自行车;到2015年,杭州公共自行车总量将达9万辆,服务点3500个;到2020年,公共自行车总数力争达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