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中最炙手可热的事物之一,彩票自诞生起,就在一夜间“热”遍大江南北。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近日公布的“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如今,国内彩民已达两亿多人。而据相关统计,2011年,中国彩票总计销售221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2%,足以反映出百姓对于彩票的“痴狂”。
然而,上述调查还显示,目前我国“问题彩民”(买彩票上瘾,想停却停不下来,不买难受,不能自抑)约700万,其中至少43万人重度购彩成瘾,且80%的被调查网民认为自己没有社会地位,处于社会底层,梦想通过中彩票一夜暴富。
这样的数据显然令人担忧。虽说经济环境对于命运的影响,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而在提升经济地位的诸多途径中,中彩称得上最为神奇,能在一夕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人们买彩票,大多是偶一为之,“摸”几张试试手气。倘与中奖号码无缘,也便一笑了之。毕竟不能因为买彩票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从80%的买彩票者梦想“一夜暴富”的现实来看,彩票有被“异化”的迹象。而且,根据“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问题彩民主要出现在18岁到45岁,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的人群。这就引出一大矛盾:既然彩票的本质在于“福利”,那么,用从中低收入者手中大量集资的钱去做“福利”,是否有悖于基本的慈善伦理?须知销售彩票筹集善款的一个重要用途就在于扶困济贫,但若困难群体本身成了彩票的主要购买主体,那么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有网友说,上述调查结果实际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把爱心募款设计成彩票,原本就迎合了一部分人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财富,甚至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我们虽不能否认,总有些人买彩票是为了给慈善事业尽一份力,但要说彩民人人都有爱心,个个都讲奉献,未免自欺欺人。君不见,在彩票发行机构的大肆宣传和媒体极力渲染下,这条“快速致富之路”早已深入人心。除了购彩成瘾,一些贪婪者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将彩票变为作案工具,放手一博。这样的彩民,每天关心的只是一次博个500万,而绝非“捐”出的款项做了多少善事。这种心态与赌徒无异。由此,既然彩票的慈善理念并未得到突出强化,慈善的光芒也就在实际运行中被渐渐遮蔽。
其实,彩票本身并无过错。作为一种有效的集资手段,近年来,彩票在缓解财政压力、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问题彩民的出现,确实反映出我国的彩票制度设计尚存缺陷、发行彩票的慈善理念有待强化,彩票业本身也急待扭转目前这种畸形发展态势,应引导百姓理性买彩。正如有识之士所言,如果彩票的主体购买者都是中低收入者,加上彩票的收益在公益事业上的支出语焉不详,则福彩业无异于一场“劫贫济富”游戏,是不应该被鼓励的。
所以,问题彩民的存在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只有让彩票发行宣传回归公益,才能早日“消除”问题彩民这一群体,慈善事业亦能真正获得可持续的爱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