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芹代表: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和培训问题
-本报记者钱培坚
朱雪芹是第一代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履职已有5个年头。在代表任职接近尾声的时间节点上,记者见到的依然是那个外表文静、内心似火的朱雪芹。“这一届代表的任期正接近尾声,但是我想代表的履职尽责没有时间截止点,为人民为社会贡献是永远和无限的。”朱雪芹说得很认真。
由于纪律的约束,朱雪芹没有详述即将在两会上提交议案的细节。不过,她理解记者探奇的心态,还是透露了提案的方向:“重心依然放在农民工群体上,坚决做好农民工代表的角色。”她告诉记者,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真正融入城市,她将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和教育培训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朱雪芹工作的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跨省市的企业,生产车间在江苏,开发营销却在上海,员工两地都有,朱雪芹不得不经常两地跑来跑去。
初步统计,在做代表期间,除了每年一次的代表大会之外,她总共参加了全国和上海等举办的各项学习培训15次,参与接待信访6次,参加视察、考察18次,参加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消防队的各项活动15次。还有,由她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子女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完善女农民工生育保险制度、关于对在全国建立建筑业、餐饮业完善农民工保障金制度及建议完善对职业病目录内容的修订、关于维护劳务派遣工中的农民工合法权利等,调研、座谈等活动约20次左右。
“记得是2009年,有一个四川的农民工,他和企业没有签订合同,因家里发生意外,企业不给他结算工资,他找到了我,记得那次看到他时,他还在发着高烧,我先去帮他买了药,问清楚情况后,经过多次与该企业联系,最终将他的4900元工资讨回,也许这些钱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老板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农民工,尤其是一个困难的农民工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我看着他拿到钱的那一刻非常开心,他的眼睛湿润了,都要下跪了,这对我的教育和触动很大,我更加觉得我是基层代表,更加要反映基层问题,反映农民工群体的问题。在当代表期间,我共提出了书面意见10份、议案1份。其中关于对在全国“建立建筑业、餐饮业完善农民工保障金制度”被列为二类立法议案……”回忆过往经历,朱雪芹依然心绪难平。
2009年2月16日,在上海普陀区区委、区总工会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以她名字命名的朱雪芹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的工作职责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做到送善心、送善意、送善事;以宣传为主线,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以情感为节点,送温暖、送捐助、送助学;以沟通为互动,送法律、送健康、送关爱。2011年工作室共接待政策咨询240人,其中求决类问题204件,申诉类问题10件,其他类26件,而在求决类问题中,又以再就业、劳动合同、工资、工伤、养老保险等方面问题为排序前五位。其中农民工113人,退休人员51人,在职职工49人,待岗人员9人,失业人员6人,协保人员2人,退养2人,而指导就业50人次,介绍技能培训5人次,赠送《社会保险法》问答单行本计50份。
“在这履职的5年中,我深知我所代表的这个层面很大,虽然从中央到各地方都很关心我们这个群体,但我们相对还是个弱势群体,我是位基层的代表,我也有我的工作要做,有时深感一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有限。”朱雪芹表情凝重地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结,朱雪芹产生了“建立一支队伍,拓展维权途径和社会影响”的心愿。她的工作室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推荐的10位学生志愿者结对,在每周三下午及每周六整天在“朱雪芹工作室”进行法律援助服务;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结对,为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与复旦大学结对,全面推进“携手相牵”关爱行动。至今“快乐成长第二课堂”项目已开展了8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600人次农民工子女参加项目活动,受到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