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劫:
你的收入咋还不如卖貂的
记者了解到,王先生和妻子是去年10月结婚的。今年第一次回婆家过年,王先生的母亲只有一个姐姐。姐姐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银行行长、二儿子局长、三儿子幼儿园园长。作为普通公务员的王先生每每提到三个表哥,都是啧啧赞叹。
大年初三,王先生带着在沈阳某区级医院做护士的妻子去给大表哥拜年。
作为行长的大表哥很沉稳,话语不多。嫂子很善谈,对表弟的新媳妇嘘寒问暖,话题主要是收入问题。
“你大哥工作很出色,这次升到总行副行长了,年薪从20万涨到了50万,弟媳妇你一个月挣多少?”嫂子问。
“2000多。”刘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太少了吧,咋还没皮装市场卖貂的挣得多?”嫂子说。
刘女士羞红了脸。表哥看到媳妇口无遮拦,马上圆场:“这能比吗?卖貂的身份能和护士比吗,你怎么就看重钱?”
因为工资收入问题,场面突然尴尬起来,王先生马上告辞,说要去二哥家看看。
第二劫:
你的收入咋还不如超市服务员
离开大表哥家,刘女士开始对大嫂的行为表示不满。
“太张扬了吧,这也太羞辱人了吧,以后再不来了。”刘女士说。
王先生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到了二表哥家,让刘女士感觉不爽的还是“谈收入”,因为表兄弟两口子都是公务员,话题一直围绕公务员的待遇问题。
“弟媳妇收入应该挺高吧?”二表哥问。
“2000多。”刘女士说。
“原来医院的收入这么低呀,你的收入咋还不如超市的服务员?”二表嫂突然插嘴说。
刘女士见又有亲属这样说自己,一言不发。
第三劫:
你的收入咋还不如我单位幼师多
“你家亲属怎么就认钱?”刘女士离开二表哥家就对丈夫说。
“你别多心,主要是没什么聊的。”王先生解释。
“明显就是嫌我挣的少!”刘女士突然冲丈夫喊:“不去拜年了,你老哥家还得问我挣多少?”
“你放心吧,我老哥不能,他很心细,比较谨慎。”
到了老哥家,还真没谈工资多少的事。王先生和老哥的年龄更近,感情也很好,老哥还在饭店准备了一桌。
老哥自己开了一家连锁幼儿园,生意做得很大。几杯白酒下肚后,开始炫耀自己的事业、员工待遇的优厚。
“弟媳妇,你一个月能挣多钱?”老哥看着刘女士说。
“2000多吧。”刘女士看了一眼丈夫说。
“有点少啊,我们幼儿园刚来的幼师还能挣3000呢。”老哥说。
遭遇三劫,小两口大吵大闹
矛盾就此引发。昨天,王先生和妻子还在因为被问收入的事争论不止。
“你别那么大情绪,你收入也确实少。”王先生说。
“你早不知道我挣得少啊,搞对象的时候还没现在多。”刘女士说。
“可是,你得努力,你看看表哥家都挣那么多钱。”王先生说。
“我就这样了,谁钱多找谁过去!”刘女士大喊。
小两口越谈越吵,甚至扬言要离婚……
专家解析
问对方不如自己的地方
是“彰显优越性的表现”
记者了解到,据一份调查显示:“春节期间,超过半数的网友过年时最怕遇到爱攀比的亲戚,最怕被问‘一个月挣多少钱’。”
沈阳国学讲师郭庆斌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未婚者恋爱问题、离婚者再婚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职场人的收入问题,在亲人聚会时都是容易刺痛人的主题。心理学认为,有些人专门询问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潜在的心理动机是‘彰显自己优越性的表现’,但是这样的逼问会让对方很受伤。”
郭庆斌说:“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很多人看似能言善辩,其实是自我欣赏,没有深入体会对方的感受。春节期间,亲朋聚会的话题以谈第三方为好,不说自己也不说对方。以第三方说事,可以避免两人沟通中出现意外冲突。良好的沟通是说好话、会说话、会听话。职场人压力很大,他们希望在春节假期里尽量放松,亲朋好友能多释放一些善意的理解,少制造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诘问。在万家团聚的时刻,无关钱多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