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鱼稻共生净化水质 黑鱼养殖这潭浑水清澈亦有道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14 09:00:38

  黑鱼养殖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拼成本、比效益,淘汰本地黑鱼,全面转型养殖杂交鳢似乎有点任重而道远。

  那么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兼顾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带着这样的问题,钱报记者走进了两家省市级试点黑鱼养殖基地,似乎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鱼塘种稻也能净化水质

  杭州出台了地方标准

  养杂交鳢不如养本地黑鱼赚钱,如何打破水产养殖户的惯性思维?其实有一条消息值得关注:本月,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的“黑鱼(杭鳢1号)-芦苇稻”种养结合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开始实行。

  种水稻也能净化鱼塘水质?钱江晚报记者来到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余杭建光黑鱼专业合作社社长姚建光的鱼塘,一探究竟。

  姚建光的鱼塘位于余杭仁和街道三白潭村,这里鱼塘四四方方,清一色在池塘周围种上1米多高的水稻。

  姚建光告诉记者,水稻与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由于没有化学农药的投放,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和普通水稻比,鱼塘里的水稻是浙江大学选育的适宜渔塘种植的专用水稻品种,它长得特别高大,有个形象的名字叫“芦苇稻”。

  浙江大学功能性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教授吴殿星说这是双赢的过程:“水稻主要怕病虫害,但养在鱼塘里,虫子掉进水里,就沦为杂交鳢的晚餐。水稻重要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都没有了,水稻也不用喷洒农药。同时,鱼粪又是很好的肥料,可以帮助水稻生长。”

  吴殿星说,因为芦苇稻有很强的净水能力,能有效吸收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能保证沙塘鳢养殖池塘的水质良好,而且它能稳定水体温度,可以为黑鱼、河蟹、青虾等水产提供栖息场所。与普通稻田里养鱼相比,这种方式下鱼儿活动的空间更大,鱼的产量更高。

  以鱼养水

  其实废水也可以用起来

  养殖杂交鳢,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呢?在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400多亩鱼塘里,记者看到了另一种答案。

  鱼塘老板张高立的鱼塘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和杭州市“菜篮子”基地。

  他自豪地说:“我的鱼塘每年出品本地黑鱼30万斤,有20万斤是供应杭州市民的。这些鱼,吃的是我研发的中草药配方鱼饲料。你可能会说,我养本地黑鱼一定会污染水质,我要告诉大家,我的鱼塘从不向外排放污水,所有的养殖用水都是内部循环净化重复使用的。”

  记者走进这里的鱼塘,发现的确闻不到黑鱼村中那种腐臭味。不过,偌大的基地里,几乎看不到人,张高立说:“鱼塘只有养殖技工10名,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实现智能化操作。”

  黑鱼养殖产生的废水,在这里有两个去处(见图):

  首先要进入专门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塘,这个池子里放养了鲢鱼、鳙鱼等滤食型鱼类,可有效去除养殖中产生的藻类等有机物;

  从氧化塘出来的水,再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湿地里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会释放出氧气。

  经过两道净化的水检测后达到了排放的标志,又回到了养殖池作为洁净的养殖用水使用,鱼塘产生的淤泥还被用来种植瓜果蔬菜。

  鱼塘还有一样秘密武器,用一根鱼线绑在池塘水里。钱江晚报记者拿起来一看,发现是个类似钢笔的金属探测器,可别小看这个玩意,它的价格是16万美金,作用是全面检测水质,一旦有任何指数不达标就会自动报警给中央控制系统。

  莫为一时之利

  让大众背上环境债

  余杭黑鱼村的尴尬,初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行业问题。许多人觉得,一道禁令不就可以全面转型了吗?

  可细细品起来,这难道不是一次典型的行业发展模式转型中的利益博弈吗?

  对于养殖户来说,逐利是天性。既然传统吃冰鲜鱼的养殖方法,成本更低、获利更多,自然会不再坚持转型。这似乎从道理上看来,情有可原。

  可事实上,这样“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养殖模式,只是让养殖户注意到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在这种经济模式之下,由此衍生出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政府的行政成本,市场价格无法反映这一系列链条上的影响。

  为一时之利,一己之利,让大众背上环境债。

  我们无法指责养殖户的短见,也无法要求每个养殖户都有极强的环保意识主动转型,但相关的针对性措施不该继续一片空白。

  财政补贴可以是其中一个抓手,但不该是唯一手段——如何在技术层面,改进本地黑鱼的品种,或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加杂交鳢养殖户的收益,破题的思路可以百花齐放,而这一切,都需要深入人心的引导。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施雯 制图 梁津铭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