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中国地图,兴凯湖宛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雄鸡的鸡冠下面。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兴凯湖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美丽中国湿地行”记者近日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针对这一现象当地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修复湖体生态,保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让这颗蓝宝石重新熠熠生辉。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由大、小两湖组成,是中俄界湖。兴凯湖区域拥有世界少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最大的三块湿地之一、亚太候鸟迁徙大通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湿地专家于洪贤每年都会带学生来兴凯湖进行采样试验。她介绍说,最近几年的水生生物检测结果表明,小兴凯湖水质达到中度污染,局部地区是重度污染,已经初步出现富氧化的状态,现在急需要加以控制和管理,而大兴凯湖局部是轻度、中度污染。
据了解,为了遏制兴凯湖生态恶化的趋势,当地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涵养措施。
这些措施通过对穆棱河流域、兴凯湖保护区等区域实施湿地和森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移民搬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保护区的建设,逐步恢复兴凯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原貌,为珍稀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车行在兴凯湖湖岗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地段已加装了护栏,限制游人进入。湖边一些被拆除的建筑正在被一辆辆卡车清运出去,兴凯湖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建筑是兴凯湖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政府将分期分批清理湖边的违法建筑,逐步恢复湖滨、湖岗的自然状态。
在中俄边境松阿察河口附近,兴凯湖农场将600多公顷水田弃耕还湿,将东北泡子核心区400多公顷违法开垦的耕地退耕还林或还湿。
“当地对兴凯湖保护的力度非常大,成效也很显著,今年兴凯湖的水质比往年有了明显改善。”于洪贤指出。
作为中俄两国的界湖,兴凯湖保护成为两国的共同行动,并为此建立了兴凯湖国际(跨界)自然保护区。两国的专家也加强了交往和联系,共商兴凯湖保护问题。
中国科学院兴凯湖湿地生态研究站副站长陆永正告诉记者,研究站每年都会与俄罗斯远东科学院的专家举行会谈,就一些研究成果交换意见。俄方关注的焦点是兴凯湖的水质和鸟类栖息地保护问题,双方有意愿针对一些具体课题开展联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