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州三门县出了个治水新招——“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由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专门设计,包含治水百科、百姓投诉、项目管理等7个子系统,通过庞大的网络平台,实时监控水情,让全民参与治水。
该平台于今年6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百姓投诉平台是其中的一大特色。你家门口有黑臭河,只要随手拍一张照片,就能上传到网络平台进行投诉,相关部门收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解决,并短信告知你处理结果。
据了解,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治水、全民化治水,在我省,三门还是第一个。接下来,该平台还将在台州、金华及全省其他地方进一步推进并应用。
市民发现水里有垃圾,“随手拍”上传就OK
叶先生家住三门县心湖公园附近,前几天,他逛公园时,看到溪水上漂着一些灰黑色的垃圾,看起来脏脏的,就用手机“随手拍”下了这个场景,上传到了“投诉平台”。
“我看到有个投诉平台,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一张。”可过了一两天,手机上收到的一条短信却让他惊喜不已。
“我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会有人重视的,但这条短信告诉我,公园里的水面已经清理干净了。”叶先生还有点不敢相信。
叶先生马上跑到公园一看究竟,溪水果然跟短信里说的那样干净了很多。“改变这么快,真的出乎意料。我们市民反映了一个小问题,就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感觉这个投诉平台蛮不错的。”
叶先生所说的这个“投诉平台”,就是三门县治水办推出的“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操作起来也挺方便的,你看,这里有个影像图,只要找到位置坐标,填好有什么问题等具体情况,就可以点击提交了。”叶先生用手指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影像图上已经有了一个亮着的红灯,“这样就是投诉好了。”
红灯表示问题没解决,绿灯表示已解决,在这个投诉平台上一目了然。另外,除了“随手拍”软件实时投诉外,市民还可以直接在线投诉。
329个水利工程信息都能精确定位
有了这个平台,最方便的是市民可以根据精确的位置去投诉问题,三门县治水办也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位去发现、解决问题。
一张影像图,汇集了三门县11个部门、10个乡镇街道、329个水利工程的信息,内容涵盖沿河工业企业、“三产”行业、沿河养殖场、排放口、违法建筑等,所有信息定点到位。
许多老百姓都说,一个小小的网络终端软件,却是三门治污的一大利器,“以前随手拍美食、美景,这会儿能随手拍污水了,还能定位,真新鲜。”
“借助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我们里面的底图现实性是非常高的,所有的信息和项目都可以落到精确位置上,这个特点区别于一般的信息系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工程师黄桦说,在“五水共治”工作中,信息监控、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是一门学问,而这个平台使之更快捷、有效。
如今,“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在三门初显成效,不仅污水可以随手拍,违章建筑也同样能随手拍。比如督查员发现一处违建,选好地点、拍下照片,附上要求几天内整改,直接发到信息平台,再由信息员下发到乡镇,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治水进度如何?用移动终端就能查看
以前,三门县治水办的督查员们要分成几个组,对每个乡镇的垃圾河、违章建筑、排污口等一个个仔细检查过去,每一次督查都要花好几天,工作强度很大。有了这个信息平台后,每个乡镇可以自己采集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督查力度也加大了。
“正常的督查要书面发下去,乡镇又要书面反馈回来,现在每个信息员都配了一个移动终端,可以反馈我们项目推进的过程和进度,有什么问题可以实时反馈到我们治水办。”三门县治水办副主任王忠强说。
不但如此,每台移动终端都有GPS定位系统,能清晰地看到信息员工作的行进轨迹。整改完成后,督查员只要从移动终端上就能查看现状,不需再反复下去排查,减少了重复工作量。如果发现问题,督查员还可以现场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下发督办通知书。
“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近1个月的时间里,督查员周爱明督办落实了40个多问题。他说,这要放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项工作对我们实际治水的意义非常重大,特别是在项目的管控上,原先‘作战图’都挂在墙上,是静态的,现在通过督查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整个项目的推进可以实时传输到‘作战室’,使我们的整个治水过程变活、变动。”王忠强说,从封闭的办公室,到动态的网络,这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