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房产新闻
成都积分落户另类指标:做好事攒人品可加分 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19 08:55:16

  制图杨仕成

  做好事攒人品积分达标或落户成都?

  成都正调研实行积分落户制,或借鉴广州等城市经验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性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可以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特大城市可实行积分制落户。”昨日,各大媒体这个头条新闻,让已在成都住了五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吴天,心中燃起了落户成都的希望。

  吴天老家在山东,他是一名技术工人,老婆则开了家小店。但因没有买房,眼看着孩子要上学了,落户的事情,一直困扰着吴天夫妇。

  日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吴天很想知道,成都市是否可通过积分落户的通道,实现外地人落户。

  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3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从1013万增至1635万,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529.54万人。

  委员提案积分入户留下人才

  “广东、上海等地从2010年起已实行积分入户制,武汉市也将从今年起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入户积分制,成都也应该在中心城区推行这种入户管理制度。”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何立新提交的建议即为:《关于实施外来人口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何立新说,成都作为特大城市,目前入户的门槛比较宽松,包括购房入户、学历入户、居住期满入户等,其中购房入户比重最大,最多的时候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他说,对现有入户政策的改革调整需要预判,“比如积分入户口子打开后,其他的入户方式门槛就应提高一些。总体还是要控制特大城市中心人口规模。保证人才留下来。”市统筹委成都正着手调研

  2013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于5月8日配套下发的《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措施,要全面放开除省会成都外所有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落户限制。

  只要具备条件,本人提出申请就可办理落户手续。省会成都市要在全面落实居住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差别化、阶梯式落户标准,合理调控本市外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落户规模和节奏,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采取积分制落户,目前成都市正着手调研。”成都市统筹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积分制落户的时间表,初步方案也尚未出来。

  何立新说,成都市的积分是应合理设置外来人口入户指标,包括年龄、学历、社会保险、住房、专业,不违反计生政策、无犯罪记录等。“参与献血、参加义工、慈善捐赠之类的‘做好事攒人品’方式也可为入户加分。”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见习记者殷航

  延伸阅读

  如何入户?

  “入户指标量化到具体分值,如累计达到规定分值,外来人口就可以申请入户。每年设定一定数量的积分入户指标,在符合入户标准的申请者中择优入户。”何立新说,对于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集体户口问题,建议可通过积分制入户这个选择,实现居住地落户。

  何立新说,外来人口积分制入户涉及面大、关联领域广、操作要求高,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实施手段,如指标如何设定、积分怎样计算、申报如何核实、入选如何产生等,都涉及到外来者和成都市民的实际利益,因此成都相关部门应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学习借鉴广州、上海等先行城市的经验,确保政策科学、执行到位。

  专家观点

  中国户籍专家、户口网创始人余梁:

  实行积分入户让人有归属感

  昨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发布,首次明确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中国户籍专家、户口网创始人余梁说,积分入户不仅对城市发展有利,还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归属感。

  “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膨胀,积分入户只是办法之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说,成都推出的积分入户或其他相关政策,设置条件会更科学合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积分制落户要让1亿人留得住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积分制入户就是要让3个1亿人中的1亿农民工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同时还要“过得好”。

  对于成都也要探索施行积分落户的政策,肖金成表示,在具体落实中,各地政策有很大不同,而落户条件和门槛的设定直接决定通过积分落户进行户籍改革的成败。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