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第五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上,《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央视纪录片推介展位边被记者堵截。《舌尖1》播出后大受好评,《舌尖2》也被众多吃货网友们心心念念,网上不时传出将要播出的消息,又屡屡被否。昨日陈晓卿依然表示目前没有确切的播出时间,但应该是“很近很近”的近期,“电视台要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安排。”陈晓卿还亲自放映《舌尖2》的片花,从片花来看,《舌尖2》把美食拍出公路片、悬疑片等风格,陈晓卿说,他要用食物来讲“更强大的故事。”
记者:对四川美食是什么印象?你拍的美食你吃过吗?
陈晓卿:印象就是好吃呗。我都吃过,只要摄制组没把它们吃光。
记者:《舌尖2》有哪些四川元素呢?
陈晓卿:有四川的蜂蜜,还有红油(辣椒油)等,我们去成都南边的城市拍养蜂人,一直追踪拍到甘肃的一个牧场,花了70多天时间,这是一对追逐花期的夫妻,我小时候看过这样的游牧式采蜂蜜的人。
记者:《舌尖2》比起《舌尖1》有什么不同?
陈晓卿:除了更多的美食,我们还通过食物来展现更多的中国社会和对此的思考,我们的故事更强大,譬如之前提到的酿蜜夫妻,他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看起来比较有哲学的意思,现在有机会把这个事情拍出来,通过食物展现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思考个体命运的方式。他们自由地生活,比食物带来的东西更多。比如拍摄中,我们了解到要割出1公斤蜂蜜,蜜蜂需要飞行200万次。蜜蜂非常辛苦,带着蜜蜂迁徙的养蜂人也非常辛苦,但反过来一想,我们许多人不是一直很羡慕这样自由的生活么?
记者:听说《舌尖2》比《舌尖1》更有性格了?
陈晓卿:《舌尖2》每一集的风格都非常突出,剪辑很精细,比如某一集用家庭伦理剧的方式讲述,另外一集看起来更像公路片。之所以用独立风格讲述每一集故事,是因为《舌尖2》片体非常大,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很密集,每集独立成片观众更容易接受。
记者:《舌尖1》最高收视率接近《故宫》,被卖到世界各地,《舌尖2》能卖出多少,有压力吗?
陈晓卿:压力不太有,还好,片子卖得好坏跟导演无关。我唯一可以捞到的好处就是有许多片商找我吃饭,让我把片子卖给他,不要卖给别人。另外,3个月前我参加新加坡一个纪录片节,片子3天卖了35万美元,这个成绩对于纪录片来说还不错。
记者:《舌尖2》播出时间为什么改了又改?
陈晓卿:这并不是我定的。一个节目什么时候播出,电视台会考虑更大价值来决定,节目不是春晚,必须在那个时间播。
陈晓卿公布《舌尖2》片段
“功夫片”
在讲述刀功的片段中,一个老人弹着琵琶,急促的琴声中,刀功精湛的厨师们舞动手中的刀具竞技,萝卜丝细比发丝,琴声、刀声互相穿插,仿佛如十面埋伏般紧张。最后一刀切完,琴声停止,厨师拿起萝卜一抖,柱状瞬间变成了一幅丝丝相连的画卷。
“哲学片”
养蜂人在一片片蜜蜂纷飞的花田中生活和追逐,男女主人公从采蜜、收集蜂蜜,再到用蜂蜜烹调美食,用蜂蜜入食材,烧出的肉金黄软嫩,片段中显示,这是“最辛苦的工作,也是最甜蜜的工作。”片中两口子最后说:“四川的耙耳朵,还是有一定好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