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西方人听到中国说经济下行的措辞时非常惊讶,从数据来看,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说。而参加3月14日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中国峰会的经济学家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过去连续35年年均9.8%的增长是一个奇迹,现在也应当减速了。
经济下行,但不会失速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
数据持续走弱迹象非常明显,刚刚公布的2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政府一贯强调的消费内需增长也显然低于预期,这导致国际社会强烈看空中国。从市场表现来看,与“中国故事”相关的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急挫,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暴跌——难道中国经济要遭遇大幅回落?
对此,罗伯特·希勒认为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下行的端倪,但是下行的速度肯定没有那么快,近期内不会出现所谓的衰退。随着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可能出现经济突然受到冲击的情况,但这是自由市场伴生的一种现象。在由新华都
商学院、北大商业评论、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的诺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希勒的这番话也得到了中国经济学家成思危的认同。成思危认为,从2013年中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周期,该周期到2023年结束,期间中国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8%的水平,将在2019年见到周期高点9%的增速,其后将因为基数等问题而逐渐回落,在6%~7%的区间波动。
2013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
定调当年GDP同比增速为7.5%,而实际同比增长却达到了7.7%,超过了预期目标。但去年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尤其是房地产
投资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对冲掉了部分经济回落的风险。但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已经在去年12月份就显出疲态,“现在北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的类似于伦敦和纽约的房地产价格了,是全世界最高价位的房地产市场,它有很大下跌的可能性,这个风险是巨大的,但是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崩溃”。希勒说,他著有《非理性繁荣》一书,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颇有研究。如果真如斯言,那么2014年中国经济下滑需要更多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支持来对冲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倒逼改革
不仅是经济下滑的预期重挫了A股投资者的信心,从去年地方债平台危机到今年3月初的超日债违约,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债务违约也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A股市场多头欲振乏力,量能持续萎缩,“只要在金融行业
,肯定是存在这种债务违约风险的”。希勒说道,他认为随着中国债务平台越来越大,让投机分子钻空子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贷款和贷款之间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而行业之间也会互相感染,如果控制不当最后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把钱借给没有偿付能力的个人,中国的债务危机是把钱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政府。”成思危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是我国需要深化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改革,以往地方政府单纯依靠投资推动的政绩观需要调整。据统计,我国在2009年一季度信贷突增了4.6万亿元,至2013年审计署的结果是地方债务平台有20.8万亿元的债务,成思危认为其中的1/3的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存在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到了地方债务问题,他说过去几年,银行
为了减少杠杆和风险,对地方投资平台贷款急剧压缩,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到债市利用各种金融产品来借贷。但是由于地方债高利率
而且没有风险,从而导致更多的钱流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而非经营效益比较高的民营经济领域,这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林毅夫认为中国在金融改革的方向上也必须深化,应该让地方政府在地方基础设施所需资金通过地方政府发债而不是融资平台的公司债来发行,让不同的债务在风险和利率当中有一个平衡,不会形成像现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不管在风险还是利率上都胜过公司债,导致资金不是往政府所预期的方向流动。
2013年是我国自2009年启动地方债发行后,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年。而由于信托产品,尤其是房地产信托前两年的狂飙突进,2014年也注定是信托兑付高峰,投资者需要时刻注意防范信用风险爆发引发的市场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