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刘先生,生性乐观,虽然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偶尔也会有点小感冒,自己却从来没把这当成“多大的事儿”。但年前的一次“小感冒”,着实让他吓了一跳,竟是随时会致命的急性心梗!
元月中旬,刘先生感觉后背痛,以为是感冒,便去做了理疗,坚持了两天,不但效果不明显,反而感觉呼吸不畅。当月17号去家附近的诊所打了点滴。“当天晚上感觉上楼都没劲了,出气不赢。”回到家,胸闷加剧,已经不能平卧,刘先生只能靠在沙发上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去医院就医,才得知竟是急性心梗。当地医院立即与湘雅二医院取得联系,准备转诊。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率增快达120多次/分,有明显的杂音。”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唐建军综合急诊心电图、体查及外院资料,认为刘先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塞的基础上,可能合并有室间隔缺损,决定立即为他做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并了解心脏血管情况。
心内介入治疗中心也做好了相关准备。17点40分,病人推进手术室,唐建军、刘振江等医护人员紧急为他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患者心脏上一支大血管完全堵塞,通过B超还发现心脏心室间有1.7厘米的缺损,心功能不全,病情凶险。
“在所有心梗病人中,发生室间隔穿孔占1%。25%的患者于24小时内死亡,50%在一周内死亡,发病后生存一月以上者仅有20%。这种病人治疗的关键就是找寻‘平衡点’,就像在峭壁上走钢丝。”湘雅名医、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周新民教授介绍。由于患者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墙壁”破了洞,而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压力要高得多,大量的血液冲入右心室进入肺部,打破了正常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洞’补起来。
急性期手术死亡率高达76%,而且破口处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模糊,手术中难以缝合。如果病人能坚持,病情允许,在2-4周内手术,死亡率可降低到50%以下。“室间隔穿孔周围的梗死心肌组织跟豆腐一样,缝合不牢固。要等出现纤维化,形成疤痕,“豆腐”变成了‘香干’、‘老干子’,才有利于缝合牢固。”周新民教授形象地比喻。
经历“小心翼翼”的四周时间,经检查评估,认为室间隔穿孔修补手术时期成熟,而且B超显示,梗塞的地方室壁膨出,最薄的地方只有0.1厘米,吸有正常组织的十分之一厚,里面的血压力很高,形成了一个高位“堰塞湖”,每次搏动都有可能破裂,不能再拖下去了。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刘先生“重生”的日子。他的手术安排在了当天的第一台,早上八点半刘先生推入住院部手术室。手术由首届湘雅名医、金刀奖获得者、胸心外科胡建国教授主刀,唐浩副教授等配合。
手术组小心翼翼地将间隔穿孔补片修补,并切除、关闭了室壁瘤,对堵塞的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即搭桥手术。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重新开放血流,刘先生的心脏重新有力地跳动了。经11天术后康复治疗,刘先生顺利康复,步行出院。
“修补室间隔缺损,切除、关闭室壁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这三项手术,每一单项都是大手术。三大手术一台就做下来了,这对手术技巧、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患者还合并有糖尿病,这个在国际上都属一流水平。”湘雅二医院主管医疗的陈晋东副院长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绿色通道”机制下,医院多学科合作,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的良好互动,也是医患配合、医患互信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