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小房子”没人把他当另类
白天潘渭在公司,下班后坐公车回到集装箱房。“一开始有同事开玩笑问我住房的事,后来也就没当回事了。”
幸运的是,他并不是独居在空地。“住在这里的人,除了他还有集装箱公司的负责人、员工。”集装箱公司的负责人李耀说,潘渭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没有人把他当另类看,“只是出于安全考虑,不能让他女朋友来过夜。”
周末,潘渭还有赚外快的机会。他在集装箱公司学会了开叉车,偶尔帮着把集装箱转移到卡车上。
这一住就是半年。夏天到了,集装箱房通气情况不好,像蒸笼似的,潘渭买了台二手空调。随后又陆续添置了书桌、衣柜等家具,这家更像家了。“我打算住个两三年,这样可以节省一笔钱。”潘渭认为,自己毕业没多久,出来住宿艰苦点是件好事。但他并没有把住宿情况告诉父母。“他们会担心。”他的计划是,等攒够钱买一套真正的房,最好是一楼,“然后把这个集装箱买回来,放在院子里做纪念。”
不让朋友来玩:坐三个人就满了
潘渭住的集装箱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房子?
在成都市光华大道二段附近,记者找到了这片集装箱房集中安置的空地。在这个面积数千平方米的空地上,集装箱房沿墙堆放。有的像积木一样重叠起两层。在附近商品房高楼的映衬下,空地上的集装箱并不显眼。
窄
选床只选最小的
“集装箱房并不是用废旧集装箱改造的,而是按照集装箱宽3米,长6米的标准制作的。”集装箱公司的负责人李耀介绍,集装箱房属于钢架结构。里外两层是铁皮,中间夹有5厘米厚的阻燃泡沫。
墙面四边用钢铁密封固定,6面墙体焊接到一起,给地上铺好瓷砖,一个18平方米的小屋就建成了。
空地的一角,放着潘渭住的集装箱房。刚走进去,会发现和外面的集装箱钢架环境迥异——门口放置了一个小型洗衣机,墙壁上有通风扇和空调,衣柜紧挨单人床,唯一的窗户下有张书桌,一本名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的励志书半翻开着。
摆下这些东西后,18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为了下脚,当初选床的时候买了张最小的。”潘渭说,书桌和衣柜也以小和轻便为先,书桌下的凳子是没有靠背的圆形轻便椅,坐着并不舒适。在住集装箱房期间,他没有让朋友和同事来玩,“空间太小,床上坐两个人,椅子上坐一个,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