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房地产泡沫引爆点在影子银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1-09 15:32:02

  影子银行

  风险再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第一份全面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文件,在脱去影子银行“影子”外衣的同时,可能会在2014年形成一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风暴。市场消息称,这份被称为“国办107号文”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说明影子银行并非个别金融领域的个别现象。

  影子银行风险问题,并非时至今日才被关注,早在2010年影子银行风险就随着民营企业告贷无门以及房地产

  暴涨而暴露,去年也被普遍认为可能是引爆中国式金融危机的火药桶。虽然中国经济

  和房地产安然走过了2013年,而且房地产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然而,去年影子银行风险的确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没有货币的实际性宽松以及房地产市场在六月份的崛起,中国式金融风暴很可能就此引爆。

  虽然我们躲过一劫,但我们要明白,之所以躲过一劫的主要因素并非经济形势的根本性逆转所致。房地产市场在六月上演的惊天大逆转,从本质上创造了大量的信贷,而大量的信贷意味着货币的超发,货币的超发又支撑着房价和成交量的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危机、影子银行危机以及经济下行的风险似乎都被化解了,或者说被转移了,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被化解,反而更加集中,银行一旦发生钱荒,就有恃无恐地向央行要钞票,尽管是他们因为逐利错配了宝贵的信贷资金,但“大到不能倒”的地位,以及无论实体经济如何,金融机构稳赚不赔的机制都让银行成为这场危机的撮合者。

  正是鉴于这种背景,市场流传的所谓107号文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当下所谓的影子银行的风险说白了也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位理财师指出,“信托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影子银行。通过信托绕来绕去的操作方式,大量资金流

  向了房地产行业、地方融资平台。”而大量的理财产品也都借助信托平台涌向了房地产市场,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当前动辄9%到10%乃至更高的信托收益率,哪怕其伪装的再好,稍有一些经济常识的人就能分析出其资金的投向——房地产之外,别无他处,目前市场上有90%的影子银行资金投向都是房地产或者与房地产相关。

  影子银行资金大规模投向房地产是可能的,也是当下老百姓利用当下金融漏洞一种投资模式,问题在于,我们央行屡屡被钱荒倒逼挟持,最后迫于无奈地释放流动性,本来的意思是要对大量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方式大规模催生债务泡沫和资产泡沫的警示,然而,这种警示却被当成了怂恿,所以,人们很难预料到底我们的货币还要被动超发多少才能平息这些大到不能倒的欲望。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来看,很多人将问题引向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这一表象问题上来。真正的导火索是此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肆印钞放水导致资产价格暴涨,从而让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买不起房,即使是勉强能够买得起房的,也并不打算真正的还债。很多人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因为投机过度,但仔细辨别,一个更加清晰的逻辑就会显现出来,那些断供者大部分是刚性需求者,存在刚性需求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相反,而是意味着风险的放大,刚性需求断供潮一旦形成,整个房地产泡沫就会一击而破。这为我们提供一个启示,中国当下是存在着大量的刚性需求者,但并不意味着这没有风险。

  治理影子银行的目的很显然,就是截断当下大规模信贷之水通过或明或暗渠道介入房地产,通过杠杆效应放大债务规模和房价上涨幅度,从而将信贷资金之水部分地引向实体经济。我们或许会质疑这种功效如何,但治理总比不治理要好很多,这种好处不仅仅对于经济有好处,对于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要想避免“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有序理性的金融秩序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