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交大党委针对洱源县发展实际需求,确立了“全力而为,扶智为主”的工作原则。学校通过发动附属中小学、附属医院、校友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五个面向”扶智工程,开展针对干部、教师、医生等五个群体的专题培训。一年来,上海交大广大教职医护员工、学生与洱源人民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在洱海边传播了奋发图强的砥砺精神,在苍山之巅放飞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洱源县,位于云南大理市北,是洱海之源。在这里,白、彝、回、傣、僳僳等23个民族杂居。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输送
为配合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选派吕忆松同志赴洱源县挂职担任副县长职务。离开故土多年之后,这位云南籍白族的博士带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恩之情来到洱海边,挥洒辛勤的汗水,贡献生命的力量。
来不及欣赏故乡的风景,就在抵达洱源的当天,吕忆松立马投入到走访乡镇的工作,半个月时间完成对洱源县9个乡镇的走访考察,为定点扶贫工作的规划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数据和素材。他还多次深入地震重灾区炼铁乡进行实地调研,参与学校重建和救灾物资发放等工作。
教师培训
2013年8月,10名来自洱源县的中小学的校长们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梦起航-第七期乡村教师培训”。长期坚持在一线参与教学和管理的校长们,借助这次培训机会,了解到了国内一线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学习了上海中小学教育的优质教学方法,为洱源基础教育的发展带回更好的经验。为了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学习更新更好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上海交大还将每年接收20-40名洱源乡村教师到上海接受中长期培训,通过持续不断地培养,助力洱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水平。
深山支教
小朱同学今年已经直升了硕士研究生,当听说了学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到洱源支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学校经过几轮的选拔,最终确定了今年支教团的名单,小朱成为了五名支教团成员的一员并担任了支教团的团长。一到洱源,小朱就找到了教育局局长,希望教育局把他们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来到地震受灾最严重的第三中学,听到简易板房里传来的书声朗朗,看到一张张绽放如花的笑脸,一双双澄澈的眼睛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求,小朱热泪盈眶。对,这里就是我应该来的地方,他暗暗告诉自己。让洱源的孩子感受知识的力量,分享智慧生活的幸福,他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在炼铁乡的第一个晚上,小朱给父母打了电话,他说爸妈,在大山的深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外界生活的向往让我震惊。我现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希望的引导者,作为一扇山村小孩了解外面天地的窗户,我想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美好和希望。他们将我当成了成长的目标,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发动更多的人关心山村教育。
志愿服务
为了支持洱源县的医疗卫生事业,上海交大以义诊日等形式为洱源开展短期服务。专家医疗队奔波了数百公里,赶到了洱源县人民医院,令他们吃惊的是宛如长龙一般的候诊队伍,绵延百余米。听说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的专家来义诊,有的居民不到六点就开始在医院门口排队了。水还没有喝上一口,可敬的白衣天使们就开始了繁忙有序的工作,到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已是下午2点。匆匆吃上几口面包,充分利用好剩余时间,就老年高血压的诊疗等4个方面专题与洱源的医生们进行切磋交流。
2013年暑假,上海交大还派出8支实践队,10多个专业的130多名学生来到云南大理等多个市州开展民族医药研究、水资源保护、旅游规划、义务支教等活动。
定向培养
2013年上海交大新生报到当天,有两名白族的同学来到了报到现场。他们结伴而行,没有家长的陪同,却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这两位同学来自上海交大定点帮扶的洱源县。学生报到前,学校就通过“助飞计划”联系到了他们,针对他们学习和经济情况制订了资助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案。
他们高考成绩虽然在全县名列前茅,但是和很多同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问起他们为何选择上海交大的时候,他们说:“是上海交大给了我们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我们知道在这里读书,我们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必将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学习有用的知识,日后能为家乡的早日脱贫致富贡献自身的力量。报到当天,校党委书记马德秀为他们送来了“爱心大礼包”,为他们在经济上“减压”。校长张杰亲自到宿舍探望了他们,鼓励他们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学校还特地邀请了洱源县政府、教师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新生开学典礼。
据了解,为有序开展工作,上海交大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让每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