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一股书写汉字的热潮被掀起。这不,接二连三地有学校也在举行类似比赛。不过,就属鄞州区雅戈尔小学的最特别,学校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汉字听写比赛。前天,评委老师告诉记者:“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不少孩子写出的错别字,家长竟然也看不出来。”
[现场]
“名信片”?孩子的错字家长没看出来
在比赛现场,虽然有家长陪同,但他们只能在一旁辅助,不允许代替学生书写。
按照规定,第一轮比赛由每个班级的1号选手上场。401班的小朱接到的题为“明信片”,但她一落笔,台下就座的小伙伴就发出一阵议论声,原来她把“明信片”的“明”写成了“名”。
“原来我一直以为‘明信片’的‘明’就是‘名’。我也以为孩子写的是对的,所以也就没提醒。”小朱爸爸在一旁自言自语。
402班的小鲁就把“老两口”写成了“老俩口”;有人把“入场券”中的“券”边上加了一个单人旁;还有人把“按部就班”写成“按步就班”,把“练习簿”写成“练习薄,“座右铭”写成“坐右铭”……似乎,这些错别字,大人也看不出来哪里写错了。
“增”字怎么写?笔画顺序最容易被忽视
除了写错字或者写成同音异形字,还有一种状况也引发大家的关注。
在听写“增添”一词时,403班的2号参赛选手和家长配合默契,很快完成听写,信心满满地等待结果。但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得到了评委的五个“哭脸”。一位评委解释说,字没写错,但笔顺出现了错误,“增”字的右上部分的书写顺序应该是“先外后里再封口”。类似的还有“永”字的左边部分,不是“点,撇”而是“横,撇”。这些错误,和写错别字一样,只有极少数爸爸妈妈当场就把孩子的错误纠正出来。
“没想到这次比赛,暴露了孩子的问题,也暴露了家长的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评委老师说。
[建议]
如何少写错字?父母抽空和孩子一起练练字吧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大多习惯了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记录、传达文字信息,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的机会可以说越来越少。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运用计算机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这的确是个现实问题。
记者曾经在采访中发现,镇海职教中心学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同学们每天要练习书法,以硬笔书法为主,硬笔书法练得好或者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练习毛笔书法。每周五,同学们都要上交至少4份练习作业,一份作业就是一大页书法字,学校里的语文老师和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会进行批改,这一课程将与学生的学分挂钩。
雅戈尔小学德育处主任、语文高级教师施静峰认为,防止学生写错别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教师,要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另外,爸爸妈妈也要一起参与,可以抽空陪着孩子一起练练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