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是,很多《中国好声音》学员,在下场的第一时间,寻找的,未必是亲友,而是那段时间和他们朝夕相处、一直鼓励和陪伴他们的导演。
“他紧紧抱着我,把我箍得透不过气来。”对接导演如此描述。
我想:这拥抱,与其说是感谢成功,倒不如说感谢理解和支持。
是的,在荧屏上,你或许可以看到,学员们有家人在热烈地加油,但是,在故事策划的最初阶段,我能感受到:很多学员,他们人生的最大阻力,并非来自他人,恰恰是来自他们的亲人。似乎永远有人在告诉他们:你没这把嗓子;你少做白日梦了;你赶快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吧……
越是至亲之人,越喜欢用俗世的价值观给孩子的梦上锁,一句句“我是为你好”,塑造出一个个放弃挑战,安心平庸的人。
深圳学员刘雅婷,家庭条件优越,但她的父亲在她登上好声音舞台之前,始终没有肯定过她,她一次次从家里偷跑出去,只为获得练歌的机会。台北学员林育群,他的父亲因为他毕业后不肯找工作,甚至一度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而有个学员(请原谅不能透露他的姓名),父亲甚至有严重的家暴倾向,因为他“不务正业”,一次次被酒醉后的父亲殴打。
很多人说,我们导演总是在讲故事。其实,学员们没有讲述出来的故事,远比荧屏上那短短几分钟能呈现的更为曲折和心酸。你看到的,是他们瞬间的眼泪,但眼泪背后呢?是他们十几年在音乐道路上的蹒跚独行。
汪峰[微博]导师在舞台上说“梦想”,惹来一些人的嘲笑。我能理解那种嘲笑。因为,在一个务实的时代,如果梦想是盏灯,我们都怕自己是灯罩下的小飞虫。
就像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间里,残酷的终极考核正在进行,20个优秀的学员,在经历了数个月奋战,好不容易熬过了盲选和擂台赛,却在短短几分钟后,被一个个淘汰出局。
然而,他们终究是幸运的。作为一个节目,最终能够走上《中国好声音》舞台的就56个人;他们的背后,是盲选时就落马的上百人,试音时筛选掉的上千人,以及千千万万以音乐为梦想的歌者。
一个真人秀节目,能否成就万千歌者的梦想,这是一个宏观的话题,不适合由我来谈论。但我是这么理解这个节目的:即便它同样现实、同样残酷,即便它只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它给了那些歌者们在蹒跚独行的道路上一线希望。
回到那个屡屡被提及的“梦想”。我想,如果我们希望未来可以不一样,总归还是需要梦想的,不管是音乐的梦,还是其他的梦。
所以,趁他们还有梦的时候,请拥抱他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