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乳企精简强身是一种正确的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国际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企的数量都不多,生产奶粉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比如,美国的奶粉企业只有4家。从理论上讲,精简后的大型乳企在奶源、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生产环境、管理以及自我检测、召回等方面将更具优势,监管部门也能够集中精力,有的放矢,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这些因素都为乳业食品安全的“重组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笔者以为,食品安全并非乳企一“组”就灵,很多问题并非乳企一“组”就迎刃而解,乳业诚信并非乳企一“组”就可以重塑。乳业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于企业而言,是缺乏诚意,没有真正把消费者利益放到第一位,没有拿出最大的责任心来规避排除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是内部管理的松懈甚至混乱,是号称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很多道检测程序,无法发现问题,预防问题,是故意作假,抱着侥幸心理打擦边球,玩潜规则;于监管部门而言,是责任心不足,履职不到位,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是对某家乳企在一年内进行数千次抽查也不能发现问题,是对于逾越食品安全底线的乳企“心太软”,鲜出重拳,除了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死的三鹿,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家有问题(即便问题也很严重)的乳企被课以重罚,被勒令退出市场。这些问题和乳企的大小及多少没有必然关系。事实上,三鹿就一度很大很强,其奶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曾高达18%,俨然乳业领军龙头,但三鹿暴露的问题最严重,对消费者的伤害也最严重。三鹿倒下后,蒙牛等大型乳企甚至龙头乳企也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伤害了乳业诚信和消费者的信心。笔者担心,如果乳业的重组只是粗放式重组,只是简单地资本叠加、更换股东、更新品牌、合并厂房、人员、设备,企业的自律和监管的他律还是老样子,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么,既有的种种问题还会存在,乳业的食品安全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和隐患。 重组后的乳业的食品安全水平高低是衡量重组成败的关键。笔者希望,此番乳业重组能够成为一次集约化重组,乳企、行业性组织、监管部门都能够拿出最大的诚意,向重组注入足够的责任心、良心、敬畏心、法治心、维权心,让重组产生化学反应而不仅仅是物理反应,从而推动乳业的食品安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重组后的乳业安全水平是衡量重组成败的关键。笔者希望,此番乳业重组应该成为一次集约化重组,乳企、行业性组织、监管部门都能够拿出最大的诚意,向重组注入足够的责任心、良心、敬畏心、法治心、维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