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文博毕业生为何就业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25 14:41:55

  博物馆缺乏合理准入制

  程洪:其实人才缺与就业难是我国很多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只在文博系统存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问题的造成有体制原因,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对此,我想从学生、单位和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谈谈。

  首先是我们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对文博行业的工作状态缺乏认识,过高的期待会影响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合理的定位和准确的分析。特别是名校毕业的同学盯着一些大文博机构,总想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其实适合自己的单位才是真正的好单位。其次,当前的一些文博机构,特别是博物馆都缺乏一种合理的准入制度。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各文博机构常常隶属于各自不同的主管部门,其编制、经费、收支等均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控制,而具体业务又是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协调指导,所以在引进人才时往往出发点不一样,掣手掣脚。而且现在博物馆虽然是逢进必考,但是也大多采用公务员的考试形式,真正的衡量标准与专业还有差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暗箱操作、系统内部消化等问题,把人才拒之门外。

  还有,目前的中国博物馆还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很多地市的基层博物馆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要藏品没藏品,要拨款没拨款,馆舍紧张,经费有限,甚至连最基本的藏品保护都很难达到标准,这样的博物馆如何留得住人才?年轻人在这里自然要为前途而担忧。相较而言,那些中央和省属的博物馆资金充裕,专家云集,交流频繁,见多识广,有丰富的藏品可供研究,这样的起点也让年轻人发展起来会轻松一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缺人才和就业难在文博行业还要长期存在。

  学校与用人单位衔接不够

  李涛:以我在博物馆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目前文博专业毕业生求职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够,信息交流不通畅。也就是说,当博物馆需要引进哪一方向或者专业的人才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来应聘的人单位暂时不缺,而单位急需的又找不到人,以至于最后浪费编制名额,招不到人才。事实上博物馆还是很缺专业人才的。举个例子,往往博物馆会提前一年统计出需要的专业人才信息并且上报,但这时候对口专业的同学还在读大三,几乎没人想到找工作,等他们一年之后要找工作的时候,可能博物馆的用人计划因为前一年的名额空缺就被又分给了其他专业,最终导致博物馆想要你也要不了。所以我对求职的文博专业毕业生们的建议就是提前一年与博物馆联系,这样他们的求职成功率会很高。

  当然,这就又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博物馆等文博类事业单位的进人规划和编制问题。事实上,现在博物馆一年的进人名额非常有限,比如像广东省博物馆,应该说各个部门都缺人,如果放开了招聘,一年招二三十人也不多,但实际上每年的用人编制大约只有四五个名额,这样僧多粥少,而大多数毕业生又都想进来,所以就很难。再有就是现在博物馆缺乏的人才不仅仅是文博专业,还需要很多其他的专业,比如化学、生物、甚至造纸,像我们这样的修复部门就需要造纸专业人才,这些也分散了文博专业的用人名额,使得进入博物馆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对那些刚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师弟师妹们的建议就是,现在已经不是那种可以凭借名校光环而去静等招聘的时代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下,毕业生们应该充分主动地去争取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调整求职心态很重要

  杨志刚:我主要从同学们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其一是学生的求职心态问题,其二是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薪金收入问题。首先是大家的心态要尽可能地调整好,不要把自己的求职意向圈在一个很小的职业范围内,我知道一些同学不愿意离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甚至不愿意离开市中心,而事实上像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单位一年又进不了几个人,如果这样的想法不改变,工作自然很难找。但事实上,就复旦的毕业生来说,要找一份工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上海很多区县的博物馆都缺人,好多周边城市的博物馆也都希望引进人才。可同学们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他们会觉得像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名气和地位才会有发展前途,而区县的博物馆或者行业博物馆,名气不大,以后很难顺利发展,不愿意去。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其二,也确实有很多学生基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落差而更看重工作的薪酬和待遇,只好主动放弃了文博行业。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毕业后本来是要去博物馆的,协议都签了,但是后来又联系上了金融行业,为了那份高薪,他不惜违约、赔款。这也是目前文博机构人才流失的一个现象。至于另外一些同学所说的不同城市博物馆间待遇的差别问题,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博物馆的待遇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都不会太差。

  此外,一些同学抱怨本科的学历偏低,知识有限,找工作竞争不过硕士和博士。这可能是事实,因为文博这一行,很多东西是靠积累的,本科四年学到的也许就是书上的一些皮毛。而那些一路读下来、差不多有10年经验积累的硕士、博士,显然专业方面的优势要比本科生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引进人才的综合潜力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我的学生中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在就业的时候竞争力是最强的。总之,当下的社会比较浮躁,大学生要有一种比较好的价值观和好的心态,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来源: 中国商报 作者: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