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今成花果山。
5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柯城区石室乡的朱盛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是一个个钢架大棚,几个大棚内的火龙果已长到2米多高。另一些大棚里栽种的是芦笋和西红柿、黄瓜、小南瓜等时令蔬菜。在一口鱼塘边,露天种植了翠冠梨、桃子等水果。园区划分了瓜果蔬菜采摘区、蔬菜种植区、生猪养殖区等区块,钢架大棚里还配建了滴灌,全部用养猪场的沼液来浇灌各种蔬菜,又用猪粪来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这个家庭农场是下岗职工朱银寿兴建的。
“刚承包时只有200多亩地,现在已扩建到500多亩。”朱银寿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介绍道。以前,这个地名叫姜公岗的山坡,原先建有3个砖瓦厂。多年取土,已将昔日小山坡弄得坑坑洼洼,成了不毛之地。承包来后,朱银寿首先想到的是养猪,“养猪上我是有赚有亏,2009年,生猪价格高,赚了一些钱。现在生猪价格低,又亏本了。”
其实,建家庭农场选择种什么、养什么最为关键,总结多年的经验,朱银寿感慨说。
投资现代农业,朱银寿走过不少弯路。
2001年,他承包了这片荒山后,建起了养猪场。“我又开垦荒地先是种橘树,后来又种芦笋,还有樱桃。”2008年,他建成全市最大的生态循环式的芦笋种植基地,种下100亩芦笋。朱银寿说,种芦笋是用双膜覆盖的,有一年每公斤芦笋卖到72元的高价。这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般种植3年就出笋,可采摘10年。一年里又可采摘3茬。为促其多出笋,一到大棚内的芦笋长到1.3米高,朱银寿就叫员工将芦笋顶部摘除了。种植管理上主要是防止其霉根,因为芦笋怕湿,在出笋时期要用塑料棚遮挡住雨水。
他说,搭大棚种芦笋还是成功的,虽然采摘芦笋的人工费用高,高产时一天要雇四五十人采摘。现在的芦笋面积是70多亩,一亩的产量2000多公斤,去年平均每公斤卖10元,收入不错。
可是,2009年朱银寿求新鲜,种下80亩的进口樱桃却失败了。他说,樱桃是种活的,果也能结,但是口感不行,这也许与气候、土壤有关。当年,他亏损70多万元。
“衢州的设施农业,应该种些有市场、能出效益的南方品种。”在区农业局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朱银寿又从柯城农信联社贷来资金,重新选择品种,种起火龙果。2010年,他在3个大棚里种下14亩火龙果。这火龙果苗是2年龄的大苗,成活率高。到了去年,火龙果开花结果,开始投产。见火龙果适合栽培,朱银寿又陆续扩大了种植面积,现在已达80亩。
望着长势不错的火龙果,朱银寿笑着说:“今年,估计一亩火龙果有3000斤产量,平均每斤卖20元,效益不错。”
朱银寿的家庭农场走的是“猪—沼—菜(果)”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而今,猪场有存栏生猪4000头。朱银寿说,其实他养猪最大目的是,用猪粪和沼液来种一些绿色无公害的水果和蔬菜。在整个种养结合的园区,火龙果、芦笋和蔬菜大棚里全铺埋了滴灌,这沼液滴灌网管有3万米长,还有一个大型沼气池500立方米,沼液塘3000多立方米。通过滴灌网管,沼液浇灌着40亩的大棚蔬菜、40亩的翠冠梨、40多亩的桃以及台湾小甜瓜等等。
“瓜果蔬菜是无公害种植,防虫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促其生长,我还试着放音乐来增加产量。”朱银寿说,多年来,他的家庭农场已累计投入2700万元。当然,有投入才有收获,现在他的无公害蔬菜是供不应求,尤其随着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到家庭农场来休闲观光采摘的人也多起来,收入是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