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现场
浙江省科技馆和果壳网联手创办,第二届菠萝科学奖昨晚在省科技馆的月球表面模型下颁出。在这个坑坑洼洼的月亮下向好奇心致敬,颁出每年最具好奇心的科学大奖,将慢慢融入浙江人的生活,成为年度固定的趣味科普盛会。这场国内绝无仅有的盛会今年声名远扬,吸引了海内外100多家媒体聚集。
以“向好奇心致敬”的名义,菠萝科学奖征集、褒奖和传播有想象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事件,找到那些并无野心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被世界摧毁好奇心的人,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科学。
基础学科中,菠萝科学奖设立了物理奖、化学奖、数学奖、心理学奖和医学生物奖。此外还特别设立菠萝ME奖、菠萝U奖、幻想奖和发明奖,希望那些一直致力通过奇思妙想让科学变得有趣的朋友们,也能够得到真诚的褒奖。
组委会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更多的是默默坚持的人们。他们最珍贵的好奇心可能并未被世人发现和认可,甚至很多人一生也并未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他们仍旧“自私”地顺从于好奇心的驱使。菠萝科学奖认为,这些因为好奇心坚持的人们,他们对好奇心的坚持,就是最大的荣耀。
昨晚,菠萝科学奖的科学家评审团颇有分量,拥有来自省内外的多位两院院士、博导,更引人注目的是“星光评审团”,评选科学的奖项,陆川这样的年轻导演,路一鸣这样的央视主持人,宁财神这样的编剧,吴晓波这样的财经作家都拥有话语权。
2013菠萝科学奖获奖奖项
心理学奖:中国人识别老板的脸更快
数学奖: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医学生物学奖:围观江豚妊娠期的300天
化学奖:公鹦鹉腚尖上的求偶利器
物理奖:假发顺滑度分级标准
幻想奖:《三体》
发明奖:鼻涕收集器
菠萝U奖:12306
菠萝ME奖:川大教授劈砖
你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了吗?
遇到生物男就嫁了吧
心理学奖:中国人识别老板的脸更快
获奖团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马燚娜
认出别人的脸面,对于社交太重要,在我们身边其实有“脸盲症”患者,他们在识别面孔方面存在着障碍。
欧美的心理学家们发现我们最“脸熟”的莫过于自己的脸,用行话说叫“自我优势效应”,即与自我有关的识别和记忆起来会更容易。
2009年,一项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韩世辉和他所指导的研究生马燚娜发表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以上的共识。他们招募了20名研究生作为志愿者进行了实验:电脑屏幕上随机显示一张面孔,参与者只需判断它朝向哪一侧。测试过程暗藏玄机,在其中一组测试中,出现的面孔可能是参与者本人的或是其导师的。正常情况下参与者识别自己面孔速度要比识别其他人的更快,然而结果参与者非但没有产生类似的优势,反而对自己导师面孔的响应时间更短。
“怕老板,甚至迷失了自我”,嗯,这个结论有点出乎意料,却很在情理之中。为了再次验证这种现象是我们独有的,2011年,同样的测试在大洋彼岸展开。美国的研究生们在“老板”和自己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颁奖词:研究合理且有力地证明了在现今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员工与老板的紧密性,即这种快速识别充分体现了员工们对老板的尊重与敬仰。同时也在间接呼吁老板们应对员工给予同等的,如少加班、常涨薪等关怀与爱护。
遇到生物男就嫁了吧
医学生物学奖:围观江豚妊娠期的300天
获奖团队: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研究所韩德民、束家宽、尚启亮;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郑邦友、蒋文华;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于道平
6位学者为了研究长江哺乳动物江豚“怀胎十一月”的全过程,围观了它整整300天。用望远镜观察它的一举一动,做出了968小时的记录。
6个大男人与一头怀孕雌性江豚一年的相守。今年的菠萝科学奖医学生物学奖的获奖研究简而言之就是这样。
今年3月8日,农业部组织牵头进行的《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发布。这次为期数月的考察仍旧没有发现任何一只早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白鳍豚,长江江豚的数量也已经下降到了大约1000头,不及10年前的一半。照此发展,不出10年,长江里就不会再有任何一只水生哺乳动物的影子了。
长江江豚的命运可能重蹈白鳍豚的覆辙,6位研究者给人类留下了一份可能消逝物种的记录。2001年6月3日研究人员捕获了一头雌性江豚,也就是后来的“小雌”,人们把它转移到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
2006年9月,小雌怀孕了,研究者每天记录小雌在白天的各种活动——花了多久觅食,花了多久玩耍,花了多久社交,花了多久闲逛。受条件所限,他们还不能在夜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颁奖词:6个生物男,不辞辛劳,300天如一日观察一只雌性江豚的孕产期,变成了比雌性更懂雌性的雄性,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哪个男人能这样细致耐心地对待怀孕的妻子?女孩们,遇到个生物男就嫁了吧。
用数学模型追女孩靠谱吗?
数学奖: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获奖团队: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周星、克居正
“考虑了同性竞争因素和家长影响因素下的男生追女生的问题,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了男生与女生的关系以及男生的学业成绩在时间上满足局部稳定关系,最后给出了较好的追求策略.……”
——《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周星、克居正)
在他们的研究中,疏远度的大小反映了恋爱的进展程度。追求女生的男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其他男生和家长的双重作用面前必然面临左支右绌、分身乏术的境地。
两位研究者据此得出了两个描写亲密关系与学习成绩此起彼伏的动力学方程,并找到了四个平衡状态。
应该为恋爱投入多少精力,如何选择追求的时机,如何应对其他男生的竞争,如何看待家长的干预,又该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用这个数学模型都能找到答案。不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这个数学模型经过了大幅简化。
颁奖词:记得我们当年的在校恋爱,与校方、家长之间的战争,漫长而艰苦,如今这场战役在该公式面前迎刃而解!狼多肉少也好,屡败屡战也罢,都阻挡不了追女孩儿的决心!这种研究无疑为广大求学中的男青年,点亮了一盏人生的启明灯。学业与学妹终于可以兼得!
虎皮鹦鹉界的古龙香水
化学奖:公鹦鹉腚尖上的求偶利器
获奖团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建旭研究团队
不对味,浪漫无从谈起。学者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了雄虎皮鹦鹉腚尖上能分泌一种吸引雌性的物质,而雌性鹦鹉却没有。
张建旭他们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虎皮鹦鹉的“腚尖儿”上。研究人员温柔地挤一点尾脂腺的分泌物出来进行研究。为了判断这些分泌物能否对吸引异性有帮助。结果发现雄虎皮鹦鹉尾脂腺的分泌物能让它的女伴春心荡漾,但是奇怪的是雌鸟身上似乎没有什么能吸引雄鸟的物质。于是科学家们进一步分析了雄虎皮鹦鹉的分泌物,发现里面有几种成分比雌鹦鹉分泌物中多得多,分别是十八醇、十九醇和二十醇。这三种醇,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鸟性外激素。
也就是说,对于雄性虎皮鹦鹉来说,它的那个小小的“腚尖儿”里装的不仅仅是“护发素”,更是“古龙水”。这可真是省了不少钱呢,因为人类每年花在掩盖和改变自身气味上的银子,那可是数十亿美元计的。
这似乎有点说不清了,我们不是嗅觉“苍白”的动物吗?跟狗比,也许是的,不过也没那么糟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嗅觉其实没那么简单。2007年,几位美国科学家在《进化和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香艳的文章。之所以说香艳,是因为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脱衣舞女郎。研究人员在网上招募了18名舞女进行了为期60天的追踪。结果发现,当她们处在排卵期时,男观众们塞给的小费明显比在非排卵期更多。这项研究也拿下了2008年搞笑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奖。
如果张建旭教授下一步开始招募人类志愿者,你愿意报名吗?
颁奖词:一个爱好不明的课题小组,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研究虎皮鹦鹉的某部位,发现并分离出了虎皮鹦鹉界的古龙香水,给整个生物学界极大启发!现正在征集无痔无疮男性志愿者做同类型研究,有意者请联系我们报名。
魏骁勇在颁奖现场劈砖
用了4000年一直没法分好坏
物理奖:假发顺滑度分级标准
获奖团队: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孙润军、陈韦态
实验结果表明:假发束纤维逆鳞片方向的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别大于顺鳞片方向的动、静摩擦力。”
——摘自《假发梳理性测试方法》
假发有多顺,从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个研究给出了顺滑和易梳理程度分级的标准。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喜爱佩戴假发。他们会把假发恭恭敬敬地收藏在盒子里,还施以花瓣、香膏,去世后还要用假发陪葬。
在中国,《周礼》曾对假发的种类和名称做出过规定。在“髟”字旁的几十个汉字中,专门表示假发的汉字就有三个(髲[bì]、鬄[dì]和髢[dí])。
除了剪下来的真发之外,能够制作假发的还有羊毛、马尾毛、犛牛毛、黑色丝、稻草、枣椰树纤维等天然材料,以及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酯、蛋白质基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孙润军、陈韦态发现,实践中关于假发的顺滑性、柔软性、易梳理性和光泽性的评价方法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假发行业诞生4000多年之后,仍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行业标准。
两位研究者从市场上购买多种假发制品,并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测量装置,能够将一束假发的一头夹起来,相对固定的梳子进行匀速运动。夹具的一头连接了力学传感器,其中的信号经过换算和处理之后,又能以曲线和数据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上。
他们发现,浸泡之后,人发的梳理力一般会增加,变得容易损伤、变形、断裂。而损伤发用护发素处理后,表面梳理力会依次降低。比起塑料和桃木梳子,用45号钢制成的梳子梳头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如果把假发变卷,梳理难度也会显著增加。
颁奖词:假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脱发问题日益普遍,已成为世界级难题。这项研究获奖的理由是:让你的假发更飘逸。当然老年人均表示实际意义不大,喜欢它的中青年皆不愿透露姓名。
中国的科幻小说也可以很牛
幻想奖:《三体》
(请注意:幻想奖鼓励的是想象力,它并不需要发表在期刊或者会议上。那些志在创造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获奖者:刘慈欣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一听就是史诗范的,是一部有着最多粉丝的中国科幻小说,更是一部读了让人既爽又能思考的好书。它不但告诉我们外星人究竟都死哪去了,也重申了霍金爷爷的建议,不要随便和外星人打招呼,不然后果很严重。
全书沉浸着现实的思考和空灵的想象。地球上的文革运动滋生了人类内部的逆反因子,这让一部分人开始寻求外力的拯救或毁灭。此后,人类由脚下的土地一步步被拖向幽深诡谲的宇宙,面对不只是属于人类自己的问题……
它观照了宏大的命题。人类在探索地外文明的过程中意识到,文明的接触是一场残酷的生存竞争。仅仅离地球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在三颗太阳的不规则运动下苦苦挣扎。他们扑向地球这个田园般的天堂,却向人类和自己打开了地狱之门。宇宙的黑暗森林图景,被民族,被人类,被三体文明,一层层的揭开……
它展现了理性的力量。三体人用智子制造出地球科学家无法理解的“神迹”,并锁死地球人的科技。但人类没有被击垮,而是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弱点,用“面壁计划”展开反制,并终于建立起黑暗森林威慑体系……
它歌颂了技术的神奇、科学的诗意、自然的壮美。超越时代寻找地外文明的“红岸计划”,将两个文明的命运联系起来。突破技术限制打入三体舰队内部的“阶梯计划”,为人类取得了逃离末日的关键情报。用空间维度技术制造的智子,见证了两个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来自黑暗宇宙的二维打击,让一切化为一片美丽的书签……
这是一部古典主义气质的科幻作品,成为中国科幻的独特代表。小说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将幻想和理性结合,用大时间、大空间跨度的宏观叙事,平实的语言,生动而富有冲击力的情节,创造出了绝佳的阅读体验和传播效应。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词汇“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面壁者”等都成为了流行词。
网上和网下遍布了《三体》的粉丝,甚至还有小说中的组织称号、游戏被搬到现实中,造出商品卖钱,这在中国科幻史上是绝无仅有。
颁奖词:不要随便和外星人打招呼!刘慈欣用《三体》三部曲告诉我们否则后果会有多严重。这部小说提出了让外星人闻风丧胆的星际防狼术,为人类的星际勾搭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被摘牌的铁道部收获迟来的大奖
菠萝U奖:12306
(请注意:菠萝U奖奖励上一年当中,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学传播事件。)
获奖团队:前铁道部
今年春运,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各种抢票神器,而原铁道部也谦逊地宣称“部分抢票软件有用”。
以1月15日为例,网络订票渠道12306网站点击量就有15.1亿次,刷新去年最高峰,一天售票265万张,一秒钟峰值的取票数达到255张。
针对12306的需手工刷新、经常拥堵、无法顺畅支付、需重复登录等问题,不仅猎豹、火狐、360推出“春运抢票神器”,连根正苗红的即刻搜索也不甘人后推出了抢票软件。它们以“实现自动刷票”为宗旨,口号则是“刷不出票誓不罢休”。
颁奖词:作为前铁道部因体恤民情而成立的12306网站,曾为无数参加春运的各省市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更基于网站的实用性,催生了无数民间科学高手的智慧,向世人展示了在网络数码时代,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无限才智与潜能。
像吸奶一样吸鼻涕
发明奖:鼻涕收集器
(请注意:发明奖的表彰范围是继想象之后,把可能世界变成现实的行动,那些志在创造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获奖者:赵尹龙
“做这个的初衷很简单:
感冒了,流鼻涕,擦鼻涕,不停擦,然后鼻头的皮破了。……于是希望做一个能吸鼻涕的装置。
……
然后就做成了这个玩意儿。
下次感冒的时候,可以收集满满一瓶鼻涕送给你爱的人。”
——赵尹龙
赵尹龙说,这个东西算不上什么牛逼的东西,只是个小玩意儿。
听说医院里有一种给重症病人用的吸痰的机器,于是希望做一个能吸鼻涕的装置,我的设想是借用吸痰的原理,让鼻涕收集设备能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把鼻涕吸出来。
有一天,看到一个当妈妈的同事,带了一个小瓶子(吸奶器),那时候,我意识到只要改造这个就够了。吸奶器有一个负压装置,而且出于婴儿的食品安全问题考虑,母乳进入瓶子的整个过程不会跟外界有任何接触。对于我们这玩意儿而言,鼻涕不跟其他结构接触,也是极好的事情(至少不是很恶心)。
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如何适应不同鼻孔的形状和孔径了。耳塞的设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副耳塞会配有几个胶套,以适应不同人的耳朵。
完全可以在现有的产品模具上稍加改动,就能实现这玩意儿的工业化生产,不过恐怕是没有企业愿意投产的。
颁奖词:它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广大爱好潜水、吸烟、宇航、接吻等各个人群不受鼻涕太多太堵的困扰。在空气质量日益急剧变差的今天,能让你自由畅快地呼吸。
教授劈砖也靠运气
菠萝ME奖:川大教授劈砖
(请注意:菠萝ME奖奖励的是,在上一年度科学传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获奖者: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魏骁勇副教授
“这位大学老师将砖放在课桌一头,左手摁住,一半悬空,深吸一口气,右手作刀,猛地向下一切,砖头应声断作两截。他说,其中主要包含两个科学原理,一个是冲量定理,一个是杠杆原理。”
——摘自人民网报道
魏教授在教一门叫做“科学工程实践”的课程,他想让学生最直观地明白科学原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劈砖作为一项武术爱好者们的传统实践,正好同时满足了所有的条件:直观,有趣,包含科学原理。
为了在课堂上表演,魏教授在私下做了不少试验,并且总结了劈砖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包含的物理知识。
虽然初衷是想吸引学生,但最终却吸引了广大公众,还让很多人学习(也可能是复习)了物理知识,对科学传播起到有益的作用,魏骁勇教授因此获得2013年菠萝科学奖的菠萝ME奖。
菠萝科学奖组委会提醒大家,尽管原理不难,但魏教授也不是每次劈砖都能成功,这不仅取决于物理原理,还取决于运气——你最好碰上一块烧得不那么好的砖头。他告诫人们劈砖有风险,不要模仿。
颁奖词:我们都知道,喜欢并传播科学的人都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魏老师已经到了见众生的层次,劈砖的境界在于念念不忘必有回想。魏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