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清湖镇“一把扫帚”扮靓家园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2 09:24:13

  新年刚过,江山市清湖镇就传来喜讯,该镇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镇”。那么,清湖镇是怎样借创建省级卫生镇的东风,扮靓家园的?3月上旬,记者走访了清湖镇数个村庄,看到条条整洁平坦的村道,幢幢漂亮的楼房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农户的门前屋后柴禾、杂物堆放整齐,小桥、溪水、田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对农户卫生进行打分

  清泉村支书吴香华说:“我们村是个典型的下山搬迁村,农户分别来自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目前共有989户3890人,自从去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后,现在村庄更美、更干净了。”

  抓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清泉村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每月20日是镇、村、户三级联查的考核日,每天由3名保洁员,对村庄道路、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农户门前实行“三包”。“最有效的是,在检查评比时,我们要对每个农户的环境卫生进行量化打分。”吴香华拿出村里的环境卫生联评台账给记者看。

  翻开一页,便是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汇总表,上面记录了清泉村13个村民小组的得分情况,之后是农户环境卫生评分记录表,分别对房前屋后整治、庭院绿化美化、室内干净整洁、厨房清洁卫生、厕所无异味等项目进行打分记录。记者看到,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环境卫生联评汇总册上,第一组54户的得分是71.2分,检查组建议:主道路有生活垃圾需清理;而第十一组63户的得分是75.5分,扣分原因是:绿化带上有垃圾。

  吴香华说,正是通过认真仔细的检查评比,再通过整改,才使得农户卫生保洁意识得以加强,让村民自觉去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居住环境。此外,村保洁员的工资与考核相结合,如果突击检查没有达到要求,发现两次就扣50元钱;全年考核通过则每月奖100元,相当于是年终奖。“现在,我们村的卫生情况基本上被评为先进。”

  常态化保洁见成效

  记者又来到和睦村,印象最深的是村道上、农户门前真的是一尘不染,能够做到如此,不简单。村民主任王中说,这关键是实行了卫生保洁的常态化管理。

  和睦村有960户3160人,村里配了10名保洁员,划分9个片区,每天定岗定人清扫两次。村里还建30个垃圾池、配备垃圾桶120个。每天村民搞好门前“三包”,垃圾日清入桶、入池。每隔两天,就有专人将垃圾池里的垃圾集中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我们还重点突出卫生情况的督查,每天由一名村干部负责督查。每月又组织一次互查,由村干部检查村民小组,再由村民小组查农户,这才确保了常态化管理见实效。”

  村民王中禄相告,镇村干部抓卫生抓得十分到位。现在村民已自觉做到垃圾入桶、入池,不会乱倒、乱扔垃圾,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里环境变好了,大伙儿的心情也舒畅了。”

  重投入合力促提升

  清湖镇政府负责人说,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环境卫生整治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制定和下发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三级联查制度,开展检查评比考核,并列入镇机关干部月度考核和村干部年终考核。

  每月还组织对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由镇分管环境卫生领导牵头,抽调镇环境卫生联络员1名、驻村干部2名、村卫生联络员2名共同参与,考核结果在村卫生联络员会议上进行公布,反馈存在的问题,并给得分前三名的村发放环境卫生循环红旗。

  “全镇26个行政村,仅仅是每年的垃圾清运投入达50多万元。”近年来,清湖镇累计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购置垃圾车52辆,配备保洁员52名,建造垃圾池192个,配备垃圾桶(箱)862个,使年集中收集处理垃圾达751吨。现在,全镇生活垃圾由镇统一承包清运,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镇转运。清湖的镇村清扫保洁率和生活垃圾清运率均达100%,已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的实惠,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胡宗仁 王崇军 通讯员 姜云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